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严重。王将军张口就要十万石粮草,这不是要掏空国库吗?”他偷偷瞥了眼龙椅上的皇帝,见对方眉头微皱,心中暗喜,继续道:“再说雁门关固若金汤,北狄不过是小打小闹,王将军此举,莫不是……”他故意顿住,给众人留下遐想空间。“放肆!”老将李正风气得胡须乱颤,“张大人这是在质疑王将军的忠心?”张小释立刻做出惶恐的模样:“老将军言重了,臣只是就事论事。如今国库空虚,若将粮草都运往雁门关,其他边关怎么办?百姓的赋税又该如何交代?”他这番话看似在为大局着想,实则字字诛心。朝堂上顿时吵成一团。张小释躲在人群中,看着皇帝越来越阴沉的脸色,心中得意极了。他知道,只要让皇帝对王知化起了疑心,他就成功了一半。散朝后,张小释刚回到枢密院,就收到了北狄密使的来信。信中承诺,只要他能让北唐的粮草供应出问题,就会献上大批金银财宝,还会助他登上相位。他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火焰一点点吞噬字迹,嘴角的笑意愈发阴森。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小释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他先是诬陷负责押运粮草的官员贪污,将其下狱;然后又以整顿军务为名,抽调雁门关的精锐部队。王知化几次上书抗议,都被他扣了下来。“大人,王将军派来的信使在门口大闹,说要见您。”小厮战战兢兢地禀报。张小释把玩着手中的翡翠扳指,慢条斯理地说:“让他进来。”信使怒气冲冲地闯进来,还未开口,张小释就先声夺人:“大胆!见了本官为何不跪?”信使气得满脸通红:“张大人,我家将军让我问您,为何克扣雁门关的粮草?如今将士们饿着肚子,拿什么守城?”“哼!”张小释一拍桌子,“王知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你竟然还敢替他说话!来人,把这个乱臣贼子拖下去!”信使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侍卫拖了出去。张小释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知道,自己这是彻底和王知化撕破脸了,但他不在乎,只要能达到目的,得罪谁都无所谓。就在张小释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意外发生了。三皇子因为谋逆被抓,而他与三皇子来往的书信也被搜了出来。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都在等着看皇帝如何处置。张小释躲在府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一旦那些书信被公之于众,他必死无疑。思来想去,他决定铤而走险,去求皇帝的宠妃——丽妃。深夜,张小释带着一箱珠宝潜入丽妃宫中。丽妃看着满地的珍宝,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还是故作矜持地说:“张大人这是何意?”张小释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娘娘救我!臣也是被三皇子蒙蔽,如今大难临头,只有娘娘能救臣一命。”他从怀中掏出一本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丽妃家族贪污受贿的证据,“只要娘娘肯在陛下耳边美言几句,臣愿意将这些都交给娘娘。”丽妃脸色大变,她没想到张小释竟敢威胁自己。但看着账本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她又不得不妥协。“好吧,我尽力而为。”她咬牙说道。在丽妃的帮助下,张小释暂时逃过一劫。但他知道,皇帝已经对他起了疑心,想要再往上爬,必须做出点“政绩”。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更狠毒的计划——与北狄里应外合,故意放敌军入关,然后再“力挽狂澜”,借此立功。他先是给北狄密使送去一封密信,告知对方雁门关的防守弱点;然后又在朝堂上提议削减雁门关的兵力,美其名曰“节省开支”。这一次,尽管有不少大臣反对,但在他的巧舌如簧下,皇帝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雁门关失守的消息传来时,张小释正在府中设宴庆祝。他举起酒杯,对着虚空说道:“王知化啊王知化,这次看你还怎么翻身!”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王知化竟然带着残兵死守一座小城,还成功拖住了北狄的主力部队。
“大人,北狄大军被困在青石城,无法前进!”手下惊慌失措地禀报。
张小释气得将酒杯摔在地上:“废物!这么好的机会都把握不住!”他知道,一旦北狄退兵,他的阴谋就会败露。思来想去,他决定亲自去前线,想办法让王知化死在战场上。
张小释来到青石城时,正赶上王知化与北狄的一场恶战。他站在远处,看着王知化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眼中闪过一丝嫉妒和恨意。“去死吧!”他暗中吩咐手下的死士,“找机会杀了王知化。”
然而,就在死士准备动手时,一支冷箭突然射来,正中张小释的肩膀。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原来,北狄人早就知道了他的阴谋,故意设下圈套引他上钩。
“张小释,你这个卑鄙小人!”王知化满身是血地冲过来,长枪抵住他的咽喉,“为了一己私利,你勾结外敌,陷害忠良,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张小释望着王知化眼中的怒火,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想求饶,想辩解,但喉咙里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这一刻,他终于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将军,留他一条狗命!”一名士兵喊道,“让他活着回去,把他的罪行公之于众!”
王知化犹豫了一下,收回长枪:“好!就留他一条狗命,让天下人都看看,这个狺狺狂吠的小人,到底有多无耻!”
张小释被押解回京的路上,受尽了百姓的唾弃。曾经风光无限的枢密使,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当他被关进大牢的那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的一生,都毁在了贪婪和野心之中。
而在北唐的朝堂上,皇帝得知了张小释的全部罪行后,雷霆大怒。他下旨抄了张小释的家,将其家族成员全部流放。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轻信感到后悔,亲自为王知化平反,并赐予他更高的官职。
这场风波过后,北唐的朝堂终于恢复了平静。但张小释的名字,却永远成了奸佞小人的代名词,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每当人们提起他,都会唾弃一声:“那个又在狺狺狂吠的小人!”而他的故事,也成了北唐皇室教育子孙的反面教材,警示着后人:贪婪和野心,终将让人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