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民心所向我心安(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百姓们感恩戴德,纷纷跪在地上,高呼“王爷千岁”。李近春红了眼眶,他扶起百姓,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们安好,我便心安。”
    然而,太子却对李近春的威望愈发忌惮。他暗中勾结朝中大臣,在皇帝面前进谗言,称李近春意图谋反。皇帝生性多疑,渐渐对李近春产生了猜忌。
    一日,皇帝突然下旨,命李近春前往边疆,镇守边关。李近春明白,这是太子的阴谋,但他没有辩解,而是领旨谢恩。临行前,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道路两旁站满了人,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喊着“王爷保重”。
    李近春骑在马上,望着眼前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边疆苦寒,条件艰苦,但他并不畏惧。他知道,只要能守护百姓,无论身在何处,他都心甘情愿。
    在边疆,李近春整顿军备,加强防守。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深受爱戴。然而,太子并未放过他,不断派人在边疆制造事端,企图让李近春陷入困境。
    一日,敌军突然来犯,李近春率领将士们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激烈,李近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就在战事胶着之时,后方传来消息,太子派人截断了粮草。
    李近春心中一沉,但他并未慌乱。他派人四处寻找粮草,同时鼓舞士气,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在将士们的拼死奋战下,终于击退了敌军。
    然而,经此一战,李近春也明白,太子不会善罢甘休。他写信给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并请求回京述职。皇帝收到信后,心中也有所动摇。他派人暗中调查,发现太子确实有结党营私、陷害李近春的行为。
    皇帝大怒,将太子贬为庶人。李近春被召回京城,皇帝拉着他的手,道:“朕险些误信谗言,害了贤弟。如今,朕决定立你为太子,望你日后能继承大统,治理好北唐。”
    李近春却跪在地上,道:“皇兄,臣弟无心皇位。臣弟只愿做一个闲散王爷,为百姓谋福祉。北唐需要一位贤明的君主,还请皇兄另选他人。”
    皇帝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好!九弟果然心怀天下。也罢,朕尊重你的选择。”最终,皇帝立了六皇子为太子。
    李近春回到王府,过起了平淡的生活。他时常微服出巡,了解百姓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北唐在新太子的治理下,也逐渐走向繁荣。
    多年后,李近春已是白发苍苍。他站在王府的花园中,望着满园春色,心中一片安宁。苏月陪在他身边,笑道:“王爷,您看这花开得多好。”李近春点点头,道:“是啊,就像这北唐的百姓,只要有希望,便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李近春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这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坚守本心,为百姓而活。民心所向,便是他心安之处。
    晨雾未散,李近春已踏入太傅府。青砖灰瓦间,传来阵阵墨香。肖书泊身着素色长衫,正在院中挥毫,见他到来,笔锋一转,写下“革故鼎新”四个大字。
    “王爷来得正好。”肖书泊搁下毛笔,“昨日回宫后,老夫细细思量,盐政改制虽利在千秋,却也暗藏诸多隐患。”他引着李近春进了书房,案上铺满密密麻麻的卷宗,“就说这盐引发放,一旦操作不当,极有可能滋生新的腐败。”
    李近春拿起一份盐引章程,目光如炬:“夫子所言极是。学生已命人拟定新规,盐引发放需经三司会审,且每季度公示,接受百姓监督。”
    肖书泊冷笑一声:“说得轻巧!三司之中,多少官员与盐商勾结?百姓又怎敢监督?王爷莫要忘了,三年前江南漕运案,便是因所谓‘公示’,最终却成了一纸空文。”
    李近春心头一震,漕运案他自然知晓,当时数位官员因贪污被斩,可背后的主谋却依然逍遥法外。他沉思片刻,道:“学生打算设立独立的监察司,直属陛下,专门负责盐政监管。”
    “监察司?”肖书泊挑眉,“王爷可知,设立新机构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且难保这监察司不会成为新的权力中心。”他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密报,“就说这扬州盐商,表面上支持改制,私下却在囤积私盐,准备待官盐降价后,以次充好扰乱市场。”
    李近春接过密报,脸色愈发凝重。扬州盐商之首郑万海,正是太子一党的重要支持者。他握紧拳头:“这些奸商,竟敢如此!学生即刻派人彻查。”
    “王爷且慢。”肖书泊按住他的手,“郑万海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贸然行动恐打草惊蛇。老夫倒是有个主意,不如将计就计,让他们自投罗网。”
    两人商议至深夜,终于敲定了一套引蛇出洞的方案。然而,计划实施的过程并不顺利。就在监察司准备收网时,消息却意外走漏,郑万海提前转移了私盐。
    李近春怒不可遏,怀疑内部出了奸细。他暗中调查,发现竟是监察司副使周元与郑万海有来往。当他带人前去抓捕周元时,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