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等我回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萧彦撩开车帘一角往外看去。
    不起眼的马车平稳地行走在官道上。
    这是去往报国寺的路。
    他微微一笑:“一会儿到了报国寺,你借口身子不适要一间厢房休息,怀?瞅着时机会过来的。”
    琳琅紧紧握着顾楠的手。
    “娘你放心吧,爹既然安排了就肯定能见得着。”
    顾楠点点头,看向琳琅旁边放着的包袱。
    “听说辽东那地方一年到头冷得很,我亲手做了两套棉衣,希望他到时候能用得上。
    棉衣里面我还缝了银票,免得有紧急情况能救急。”
    萧彦听......
    在李婉如去世后十年,大周王朝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年轻的皇帝已经成年,正式亲政。虽然他继承了萧彦夫妇打下的基业,但朝堂上仍有一些势力试图撼动摄政王妃留下的制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兵部侍郎赵元清。他出身军伍世家,自幼习武,性格刚直。看着朝廷中越来越多的文官掌权,他心中颇有微词。一日,在御前会议上,赵元清直言不讳:“陛下,臣以为如今朝堂太过文弱,应该重用武将,以壮国威。“
    新帝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这时,坐在一旁的吏部尚书张怀远出言反驳:“赵大人此言差矣。当今之世,重文轻武并非坏事。太祖、太宗两朝之所以能开创盛世,正是因为重视教育,广纳贤才。“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新帝见状,摆手示意暂停。“二位爱卿不必争吵,“他缓缓说道,“朕以为,文武并重才是治国之道。“
    就在这时,一名小宦官匆匆入内禀报:“启奏陛下,摄政王妃旧部来访。“
    听到这个名字,满朝文武皆是一惊。这些年来,李婉如的旧部大多隐退,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今天突然来访,必定有要事。
    新帝请来者进殿。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步走来,正是当年跟随李婉如多年的谋士陈伯安。他向新帝行礼后,呈上一封书信。新帝拆开一看,竟是李婉如生前留下的遗嘱。
    信中写道:“吾儿,为母去日无多,有几句话想对你说。今日之大周,看似繁荣昌盛,实则暗藏危机。望你牢记以下几点:其一,重用贤才,不论出身;其二,加强边防,未雨绸缪;其三,体恤百姓,减轻赋税。切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新帝看完信后,神色凝重。他抬头看向陈伯安:“陈老先生,王妃还有何交代?“
    陈伯安长叹一声:“王妃临终前曾说,她最担心的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内部纷争。陛下若能团结朝臣,上下一心,则国运无忧。“
    新帝点头称是,当即宣布散会。回到寝宫后,他反复思索王妃的话。确实,近年来朝廷内部党争不断,虽未酿成大祸,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为了化解矛盾,新帝决定效仿当年李婉如的做法,邀请各方代表到御花园饮茶谈心。席间,他诚恳地说道:“诸位都是先帝与王妃留下的股肱之臣。朕年轻识浅,还请多多指教。“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感动不已。赵元清第一个起身表态:“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有了这次坦诚交流,朝堂气氛明显改善。新帝趁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是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其次是选拔人才,不论门第;最后是减轻赋税,鼓励生产。
    这一系列举措深得民心。各地百姓纷纷称赞新帝仁德,连年丰收。而新帝也没有忘记王妃的教诲,始终关注着边疆防务。
    北方游牧部落虽然与大周保持着友好关系,但仍有不安分分子蠢蠢欲动。为此,新帝特意派遣使者前往北疆,与乌尔罕商议建立永久性贸易点。此举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往来,也加深了彼此信任。
    南方水乡经过重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新帝下令在此设立水利学院,专门培养水利工程人才。同时,他还鼓励科学家继续研究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
    随着国力日益强盛,大周的文化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各国使节纷纷前来学习治理经验,寻求合作机会。新帝热情接待,展示了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气度。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平静。西戎再次发兵侵犯边境,意图报复十年前的失败。这一次,他们联合了几个小国,兵力更为强大。
    面对严峻形势,新帝立即召集军事会议。众将献策,各抒己见。最终,新帝决定采取防守反击策略。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秘密训练奇兵。
    正当紧张备战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现了。原来是李婉如的旧部将领秦风。他主动请缨:“陛下,臣愿率军迎敌。“
    新帝深知此人勇猛善战,当即应允。同时,他派使者前往周边国家寻求援助。得益于多年来良好的外交关系,各国纷纷伸出援手。
    战争爆发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