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诸葛亮治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弃了心中的雄心壮志,哪里能料到曹家三代君主死得太早了,这才重新给了他取而代之的希望。
    只是有些可惜,还没来得及准备做些什么,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被天幕公之于众了,以至于如今不得不东躲西藏。
    “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权擅势,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
    “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
    “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
    “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
    “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押,送往京师。”
    “司马懿回京后,曹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
    “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要攻打敌军。”
    “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地上攻打皖城,引孙权的兵马东下,再派水师攻向夏口,趁虚而入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而后命司马懿进逼江陵。”
    “贾奎、满宠、徐志等四军从西阳进逼东关,曹休进逼宛城。”
    “但大司马曹修孤军深入接应炸降的吴将周防,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
    “公元230年,魏明帝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越,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路并进,沿着绵水逆流而上。”
    “直达渠忍,攻克新丰县,驻军单口后遇大雨班师回朝。”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包围岐山贾寺、魏为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魏明帝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和、后将军飞耀、雍州刺史郭怀等讨伐诸葛亮。”
    “此战中,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斩俘虏万计。”
    “军师杜喜等人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
    “司马懿则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反。”
    “即使以后诸葛亮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
    “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侧。”
    “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
    “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诸葛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我之上。
    尽管司马懿最后违反誓言搞政变,如今已是声名狼藉。
    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弱于他,甚至要超过他。
    司马懿这个对手令他敬佩的同时,也令他不耻。
    如此大忠大奸之人,却是他生平仅见。
    不过现如今司马懿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没有一个势力会接纳他。
    如此一来,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没有了司马懿这个敌人的阻拦,曹魏等同于断了一臂,这对他们蜀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于,他有信心改写历史,统一天下,匡扶汉室。
    “三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进驻渭水之南。”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驻堡垒阻击,而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
    “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食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渡渭水,背水扎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军坚壁不出,于是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服装。”
    “司马懿大怒,上表请战。”
    “曹不许,并派人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之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
    “使者便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诸葛亮见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之所以上表请战,就是为了军队的士气。”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可能千里上奏请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虽领军十万,但已经落入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魏、蜀两军相持了百余日,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蜀军撤退,司马懿出兵追击。”
    “蜀将杨仪返旗鸣鼓,作出要回击的样子。”
    “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而后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的营寨,获得了许多粮草、兵马和军书秘籍。”
    “便知诸葛亮已死,并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