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045章:高瓴第二次结构调整!(今天5000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72章044045章:高第二次结构调整!
    高怀钧这样问,也是鉴于此次高瓴唐产量的担心。
    因为高瓴唐是一款新车型,而且整体尺寸,相比较高瓴秦来,要大上不少,所以高瓴需要时间来调整和优化生产线以适应新车型的生产需求。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或工艺上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和改进。
    而最关键的是,作为一款高端SUV,备料可不少!
    这款车,由于没有大量产的预期,再加上高怀钧对于零部件品控的要求,所以单车的备料价格,不低!
    单单备料,就要接近20万,才能制造一台。
    现在只是准备了一万台的现货的量,就要整整20个亿华元!
    如果要进行产能提升,那现在月产3000台的量,就不合适,需要进行产线调整。
    汽车四大产线,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条产线。
    全部需要重新调配和增加!
    “现在锡城第一工厂全部是用来生产高瓴秦和高瓴汉,已经没有了扩容的空间。”
    “而魔都第二工厂,已经建制了一条高瓴唐的生产线,若是要再加一条,估计怎么也得要一个月到两个与时间,才能重新购置完毕。”
    宁远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
    他的潜在意思,反而不赞成直接扩张产能。
    现在看起来热度是很高,月销量达到了两万台。
    但是,实际上热度过后,销量会怎么样,他和王凤英心里头都没数!
    3000台的月产能,再极限操作一下,人歇机器不歇,搞三班倒,一个月短时间内产能提升到4000台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4000台的月销量,消化完成现在的销量,也就是几個月的事儿。
    这个绝对是属于产能边际合理范围之内!
    如果生产线增加一条,后期高瓴唐的热度下来之后,产品卖不掉怎么办?
    要知道,高瓴唐可不是高瓴海豚!
    高瓴海豚单价低,虽然单车利润低,但是量大啊!
    所以增加一条生产线,一点消化难度都木有。
    可是,如果高瓴唐增加一条生产线,这高瓴唐的尺寸和其他车型不能说不相关,只能说是毫无联系。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高瓴唐如此只开一条生产线,可能产线利用还算是合理,高瓴唐这款车还有得赚。
    但是,如果开两条生产线,后期销量跟不上,那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
    到时候高怀钧还会经常找他。
    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儿嘛!
    屁股决定脑袋,管理层,核心点就是不要出事儿,你要让他像老板那样随时随地想问题,那真的是为难他了!
    不过,高怀钧却是像是没听懂一般,随口说道,“两个月就两个月,你们这就去给我做准备,我需要在两个月内,看到这条生产线调试完成,并开始扒升产能。”
    在一旁的宁远和王凤英相互看了对方一眼,都是不由得苦笑一声。
    嘿!
    高老板对高瓴唐可真的是太有信心了!
    这可是40多万的车!
    而这个价格段的车,也就是BBA做得好,就算是二线的豪华品牌,也都做得不怎么样!
    高怀钧可不管他们两个怎么想的,只需要他们按照他的要求做就行。
    他很清楚,在后世,经过了不断调整的李想ONE以及后期的L8,有多么的香!
    现在高瓴唐只需要撑住,维持量价关系,只需要维持个一两年,除非中为现在就进入新能源车,在这个赛道,就是高瓴和国外车企PK的天下了!
    就只剩BBA,最多再加个保时结的卡宴,他对于高瓴,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事情吩咐到这里,自然就不需要高怀钧继续做什么。
    现在高瓴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决策到执行的任务链条。
    这个阶段,高怀钧更多会专注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公司内部问题发现之上。
    企业发展,目前更多会依靠他自己的金手指,这个是内耗最小,也是方向最为明确的强大利器!
    这样的一把利器,甚至把高瓴这家企业,带到了世界五百强边缘的位置,那自然在这把利器消失之前,需要把高瓴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现在高瓴这艘大船,不许,也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几万个兄弟,靠你吃饭呢?
    高怀钧不可以,也没必要避讳什么,
    而公司内部问题发现之中,高怀钧最近发现了高瓴已经有了大公司病的苗头。
    机构臃肿,公司有十几甚至几十个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基本不会联系,一个人能搞定的事情,却要经过一个小组、一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
    除了他的指令之外,决策缓慢,流程众多,审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