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崔寔,也没人称是神农传人。
这琅琊国的百姓,竟然称呼刘使君的长子是神农传人?
崔林和徐邈不知道的是,崔寔是名门儒士,《四民月令》只是编撰的旁门,而非主业。
若称崔寔是神农传人,那等于是在羞辱崔寔。
都跨流派了,谁敢乱称呼?
刘标就不一样了。
在刘标心中,民以食为天、农为事之重,没有什么比农更重要了。
百姓肯称呼刘标一声“神农传人”,那可比什么“海内大儒”“孔圣传人”要强多了。
刘标更不会因为“农”非“儒”而觉得耻辱。
唏律律。
马儿嘶鸣,马车骤停。
简雍掀开车帘:“叔至,怎么忽然停车了?”
陈到语气微惊:“前方在挖渠。”
简雍蹙眉:“挖渠就挖渠,有什么奇怪的。赶紧绕个路,我们早点回下邳。”
陈到语气更惊:“挖渠的,好像是长公子。”
“嗯”
简雍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跳起来:“快,快,快绕路,千万不要被长公子给瞧见了。”
陈到没有转向:“来不及了,长公子向我们走来了。”
简雍扶额:“被你害死了。德儒、景山,你们可能去不了下邳了。”
崔林和徐邈面面相觑,疑惑不已。
这跟我们去下邳又有什么关系?
简雍没有给两人解释,满脸的愁苦。
车外。
刘标扛着铁锹走来。
见到马车旁的赵云,遂将铁锹一扔,热情的上前。
“四叔啊,你终于来了,自听闻宪和先生去邺城后,我在琅琊国可是日盼夜盼啊。”
赵云一开始还疑惑,我什么时候有这么个侄儿了。
等近了才发现眼前这个穿着布衣扛着铁锹在挖渠的少年,竟是刘备的长子刘标。
赵云欣喜下马:“长公子,你都长这么高了,颇有刘使君之风啊。”
刘标捂住胸口:“四叔啊,你这是瞧不起小侄啊。你就不能喊家父一声大兄,喊小侄一声贤侄?”
“你这一声长公子,喊得我是又心寒又心塞。难道是宪和先生在四叔面前说了小侄的坏话,让四叔心生了疏远?”
“四叔莫要信了宪和先生,比起几年前在幽州的时候,宪和先生更会骗人了。”
“他竟然连我为小妹埋在后院的美酒都想挖出来偷饮,还拉着三叔一起。”
这一阵阵的“诽谤”听得马车内的简雍坐不住了。
简雍跳下车:“长公子,酒是翼德去挖的,跟我何干?你不要诽谤。”
“你还是我看着长大的。我叫你长公子你怎么不心寒又心塞,子龙叫你长公子你就心寒又心塞了?”
“一个称呼而已,还能生出亲疏之别了?”
“那你怎么不喊我一声五叔?”
刘标张开双臂,迎向简雍:“宪和先生,你误会我了。”
“我喊先生是尊重你的才学品行,你若觉得不够亲,那我今后就喊你简五叔?”
简雍只感觉鸡皮疙瘩直冒:“千万别!你要真称呼我简五叔,我都得少活几年。”
刘标“唉”了一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话音刚落,刘标就看到了刚刚掀开车帘面面相觑的崔林和徐邈。
似乎。
我们出来的不是时候?
只是眨眼间。
刘标的气质和仪态又有了变化。
“徐州牧之子、彭城农都尉刘标,见过两位先生。”刘标敛容向崔林和徐邈作揖行礼。
崔林和徐邈连忙跳下马车回礼。
“清河崔林,见过长公子。”
“广阳徐邈,见过长公子。”
几句寒暄,刘标就弄清了崔林和徐邈的身份,这都是肯下基层干实务的贤才啊!
徐州就缺这样的人才。
“徐先生,崔先生,琅琊国百废待兴,懂政务会农事的吏士极少。”
“两位去了下邳,也会被委任到琅琊国任职。这择日不如撞日,若两位不嫌弃这阳都县贫穷,不如今日就试守阳都令和阳都丞如何。”
崔林和徐邈不由愣了愣。
方才简雍那句“德儒、景山,你们可能去不了下邳了”指的就是这意思?
“这.....”
“长公子,这会不会有不妥?我二人若是试守阳都令和阳都丞,恐会让原来的阳都令和阳都丞心有不满。”
“不如让我二人去下邳,等文书到了再任职也不迟。”
徐邈委婉推辞。
虽然自诩有太守、国相之能,但这一来就将原来的阳都令和阳都丞给抢了,那不是招惹人恨吗?
崔林虽然没有开口,但想法也跟徐邈一致。
刘标轻笑一声,向挖渠的方向招了招手:“孙骑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