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标眼中,年轻气盛的孙权跟昔日的公孙瓒没什么本质区别。
压根不懂何为民心!
听到孙权愿意缔结兄弟之盟,刘标的嘴角又要开始歪了。
师出有名,才能获得大义。
有了大义,才能收拢民心。
孙权不背盟,刘标可以用时间来怀柔南部九郡,等鼎定了中原大势,孙权再有野心也得憋着。
孙权若背盟,刘标打着大义的旗号向南部九郡表达“被背刺的委屈”,怀柔南部九郡就更容易了。
在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且只能靠天地吃饭的时代,农术才是刘标最核心的竞争力。
刘标取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盟约。
盟约的条款除了划分疆域外,也约定了双方不得恶意阻止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简而言之:军事上想驻兵随意,不能恶意阻止郡县间的商人来往、士人往来、流民奔赴等等。
一式三份。
由刘标和孙权分别署名,刘表等在场众人为见证共同署名。
又各自盖印。
刘标留一份,孙权留一份,刘表留一份。
同时。
又由刘表上表。
表奏刘备为荆州牧。
表奏吕布为徐州牧。
表奏孙权为会稽太守,行讨逆将军,继承孙策的吴侯。
表奏黄盖为武陵太守、韩当为零陵太守、程普为长沙太守、徐琨为桂阳太守。
又撤回长沙攸县的刘磐和黄忠。
表奏黄忠为江夏太守、赵云为南郡太守、关羽为九江太守、张辽为庐江太守。
其余诸将,皆有官职。
刘表则卸任荆州牧,只保留镇南将军一职。
虽然不知道刘标为什么对黄忠一个五旬老将如此的青睐,但刘表没有多言。
曾为荆州牧的刘表,除了当见证人,就只剩下替众人上表的资格了。
在划分了利益后。
孙权当日就令孙贲、孙辅、孙翊、孙暠、孙河返回驻地平叛,又拜周瑜为中护军,令周瑜引黄盖、韩当、程普、徐琨四将去长沙换防。
以及攻略荆南四郡。
孙权则是引兵回吴郡。
这军威立了,孙权自然也不用再亲自统兵作战了。
回吴郡安抚诸郡,立政威才是当前最重要的。
渡口。
刘标再次寻到了周瑜。
“公瑾兄,这次的会谈,你可还满意?”刘标言语热情。
周瑜面色复杂:“孟临贤弟好手段,吴侯今后再难北上了。”
刘标轻笑:“公瑾兄的赞誉,我就受了,我也觉得我的手段很好。”
“牺牲吴侯一人的野心,换来荆扬十一郡稳定,我无愧于心啊。”
周瑜沉默。
牺牲吴侯一人的野心?
都不带掩饰的了吗?
想到刘标一贯以来的行事风格,周瑜暗暗一叹。
不掩饰又能如何?
难道还能改变现实吗?
对于刀俎而言,是没有任何必要在鱼肉面前掩饰砍杀的意图的。
只有弱者才会小心谨慎,时刻掩藏内心的算计。
片刻后。
周瑜又问:“伯符的死,跟孟临贤弟有关吗?”
荆扬的局势变化至今,周瑜对孙策的死也有了更深的猜测。
跟荆州变故有关的诸多势力,刘标是损失最小且得利最大的一个。
曹操得南郡襄阳、刘璋得巫夷险道、孙权得荆南四郡,好歹还派了兵马攻城。
刘标是兵不血刃就得了南郡和江夏。
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对方说了什么,要看对方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很明显。
刘标成为这次荆州变故的最大获利者!
而引起荆州变故的前置条件是:孙策被刺!
这让周瑜很难不怀疑孙策的死跟刘标有关!
刘标不假思索:“无关。”
刺杀孙策的行动,刘标肯定是不会承认的。
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
刘标、庞统、张丑、张闿。
张闿死了。
张丑是刘标的死忠。
庞统不会傻到承认。
刘标只要否认,这普天之下就没人能证明刘标派人刺杀孙策。
更何况。
刺杀孙策的刺客不止张闿一个!
若怀疑张闿是刘标派的,那也得怀疑许贡三门客跟曹操、刘璋和刘表有关。
不能只怀疑刘标一人。
见刘标回答得坦然,周瑜再次沉默。
怀疑归怀疑,周瑜没证据。
见状。
刘标又道:“公瑾兄,以你之才不应该局限于孙家一姓;庐江周氏,亦是三公之家,理当为汉室效力。”
“孙伯符既然有僭越之心,就应该有死于非命的觉悟。死者已逝,活下来的人责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