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定荆扬之局,行封王之势,卧龙凤雏在左右,天下舍我其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公瑾兄也不想孙伯符的孤儿寡母,今后受到牵连吧?”
    “你既然猜到了我的用意就应该明白,吴侯争雄的路被我堵死了。”
    “若吴侯看得清局势,我容得下一个吴侯;若吴侯看不清局势,孙伯符的妻儿得公瑾兄你来庇护。”
    “你明白的。我等身在局中,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即便我不杀,也会有人替我杀。”
    周瑜是个聪明人。
    刘标没有如忽悠孙权一般刻意忽悠。
    在周瑜面前,刘标的话更简单直接。
    言明利害,才能让周瑜去权衡利弊。
    “我会细思的。”
    周瑜没有给刘标明确的答复。
    刘标不再追问,拱手道:“那就预祝公瑾兄攻略四郡,马到功成了。”
    待得孙权的兵马尽数撤离,柴桑的庞统也撤走了围困柴桑的兵马,来偃月城见刘标。
    “恭喜孟临,得偿所愿。”庞统由衷贺喜。
    刘标笑道:“若无士元兄,我又岂能跟诸雄对弈?”
    “孔明已经在城中备下了酒宴,我兄弟三人,也该好好聚聚了。”
    虽然跟诸葛亮和庞统都结义为兄弟,但诸葛亮在荆州庞统在徐州,三人从未一起聚过。
    如今觅得机会,正好同聚畅饮。
    肉香扑鼻,酒香沁人。
    醉饮间,刘标不由豪气迸发:“没想到我一个涿郡汉室小宗后裔,竟也有了如今的势力。”
    “孙权已经被锁死在江淮以南,曹操无力再征徐州且将重心放在了凉州和益州,袁绍自经官渡战败后就一直在忙着平叛。”
    “天下之势,袁、曹、刘三强并立,如战国时齐秦楚三国;马腾韩遂、张鲁、刘璋、孙权逊色三分,如韩赵魏燕。”
    “马腾韩遂、张鲁、刘璋、孙权,四方势力注定不存,能争天下者,唯有袁、曹、刘三家。”
    “三分之势已成定局,今后要争胜,可就不似州郡之争这般简单了。”
    “然而。”
    “许都天子的存在,让我难以放手施为。”
    “不能效仿光武帝破旧立新,桓灵二帝留下的烂摊子就无法根除,因循守旧者也会端着祖宗法制妄谈国事。”
    “孔明,士元兄,你二人都是当世智者,文韬武略无一不精,三教九流无一不通,可有法子教我?”
    外人面前,刘标不会如此狂妄。
    在诸葛亮和庞统面前,刘标不用去伪装。
    称帝之心,压根不需要掩饰!
    刘标不会傻到再去辅佐刘协,也不愿接受刘协的禅位。
    若是禅位,就必然承制。
    史书也不会记载刘标是顺位继承。
    今后有任何变革,都会被因循守旧者端着祖宗法制来“死谏”求名。
    祖宗法制?
    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官?
    若要遵循旧制,刘标这些年的努力就会变成泡影。
    看看曹丕就知道了。
    为了让刘协禅位称帝,曹丕不得不向世家妥协。
    而妥协的后果,就是世家向门阀晋升。
    曹丕在时还能压制。
    曹丕一死,后继者曹叡劳心劳力。
    曹叡一死,哦豁,压制不住了。
    虽说这世上没有万世明君,但刘标也不想如曹魏一般遗祸子孙。
    起码也得有个六世余烈。
    而想要如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和庄襄王一般,各有功绩,最终大功成于始皇帝。
    最重要的一点:
    刘标的话得成为祖宗法制!
    因此。
    刘协的存在,成了束缚刘标上限的枷锁。
    诸葛亮和庞统对视一眼,纷纷低头静思。
    良久。
    庞统先开口道:“孟临若不想让天子存在,那就让天子去死好了。”
    庞统就是庞统。
    最是务实。
    一开口就要让刘协去死。
    刘标眼神一动:“具体应当如何做?”
    庞统道:“下策,派遣刺客刺杀;中策,造势让曹操杀;上策,天子罪己自杀。”
    淡淡的话语,给了刘协三个死亡的结局。
    被刺客刺杀,是最憋屈的死法。
    堂堂天子死于刺客,比孙策死于刺客更会令人发笑。
    造势让曹操杀,这是要让曹操当董卓。
    如此一来,曹操必然会效仿董卓再扶持一个天子,或是旁支,或是刘协的幼子。
    孺子帝虽然也是天子,但难以服众。
    而天子罪己自杀。
    相当于是刘协主动结束了光武一脉,以个人性命荣辱来给刘标或其他宗室铺路。
    只不过。
    不论是下策、中策还是上策,都不容易达成。
    需要的时间也不短。
    刘标没有立即决定,而是看向了还在沉吟的诸葛亮。
    诸葛亮没有上中下三策,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封王!”
    庞统动容:“孔明的意思,是要封王立国,自成法制?”
    诸葛亮点头:“虽说郡国诸王依旧要尊奉天子,但王国法制能否自成,看的依旧是势力强弱。”
    “以义兄如今的势力,封王立国后,谁又敢质疑王国的法制?”
    “封王立国后,义兄就能封赏文武,令文武归心。”
    “待得天时到了,就可应天命称帝。”
    “士元兄的三策,亦可并行,不论天子是如何死的,对义兄而言都是有利无弊。”
    刘标轻捻美髯。
    如今刘标为伏波将军、寿春侯,要想再进一步,就得称王。
    虽说封了王会让天下人看到刘标的不臣之心,但同样也会让天下人看到刘标的王侯威仪。
    天下都乱成这样了。
    不知多少人觉得汉室要亡了。
    似周瑜、鲁肃等人都认为汉室会亡,所以才会想着择明主而事。
    而这个时候。
    忽然出现一个刘姓王,这个刘姓王势力还不小。
    对于不想效力许都天子的人而言,刘标就是非常适合的“明主”。
    不仅不用绞尽脑汁的去为“非刘氏称王”辩经,还能打着“复兴汉室”的大义旗号。
    其实对于普通士民而言,谁当皇帝真没有一日三餐重要。
    谁能解决衣食住行,谁就是明君圣君。
    是姓刘还是姓李,在于支持谁得到的利益最大。
    想到这里。
    刘标将酒樽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两术并行。”
    “孔明负责助我称楚王,士元兄调动天策府全部力量,不论是刺杀还是造势亦或者让天子罪几都行。”
    “总之,楚地境内,军政诸事,不能受许都的天子约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