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弘农杨氏,谋刘吕曹袁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梁国长史杨青?这是何人,竟有射杀杨奉的本事?”听闻杨奉被梁国长史射杀,刘标亦是惊讶。
    虽说这乱世中豪杰林立,不少厉害人物都是鲜有人知,譬如昔日在兖州乘氏县,吕布就曾被县人李进击破。
    但杨奉横行多年,屡屡能逃得性命,这保命的本事也是厉害。
    如此轻易就被杨青射杀,这难免不让人起疑。
    吕布眼一狠:“既为长史,应是杨奉亲近之人。势穷杀主,其心难测;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刘标摇头:“杨奉在梁国施政凶残,早引得士民怨恨。”
    “长史杨青又引众吏射杀杨奉,于梁国士民有恩望。”
    “若是杀了杨青,恐会令梁国众吏惊惧,士民惶惶。”
    吕布冷哼:“可杨青杀了杨奉,若本侯不问罪杨青,谁来担这个责?”
    “孟临先前之意,也只是擒了杨奉,交给天子发落。”
    “如今杨奉死了,岂不是正合了曹操的意?”
    只是抢粮,罪不至死。
    杀了杨奉,吕布就给了曹操问罪的理由。
    刘标沉吟片刻:“先见见这个杨青,再行决定吧;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若这杨青有才能又有吏望,也可用。”
    “若无才能和吏望,就让杨青去许县,交由天子发落。”
    梁国虽小,但也有九县。
    要管这九县士民,若无有吏望的人相助,是很难管理的。
    对梁国众官吏而言,不论是杨奉还是吕布,都只是外来客。
    阳可奉,阴会不会违得看众吏对吕布的观感了。
    翌日。
    吕布让魏续和侯成继续在砀城抚民修城,刘标则是跟着吕布来到了夏邑城。
    长史杨青闻讯,遂因夏邑众吏出城相迎。
    刘标仔细打量杨青,问礼轻赞:“杨长史丰神俊朗,不似凡家子弟,不知是出身何家?”
    好犀利的眼神!
    这就是刘备的儿子,奉孝口中的“惊世之才”?
    杨青暗暗吃了一惊,谦逊回礼:“刘都尉过誉了,我出身弘农杨氏之家。”
    刘标微微惊讶:“弘农杨氏四世太尉、东京名族,幸会了。”
    杨青更谦逊:“我虽然出身弘农杨氏,但只是分家庶子,不敢妄言出身。”
    刘标见杨青虽然出身世家名门,但言行谦逊有礼,遂笑道:“不论是主家嫡子,还是分家庶子,最终看的是依旧是个人的才华。天寒地冻,请杨长史入城一叙。”
    杨青遣散众吏,邀吕布和刘标入衙署。
    见吕布全程都不开口,只有刘标在有意无意的套话,杨青对吕布和刘标间的主次关系又有了新的认知。
    看似吕布为主,实则刘标才是主心骨。
    到了衙署。
    杨青邀吕布和刘标同入酒宴,宴中酒水饮食以及乐舞都安排得很是周到。
    尽显大家族出身的子弟待客之道。
    酒巡礼后。
    刘标问及正题:“来时听闻,杨长史乃杨奉征辟,势穷杀主,杨长史就不怕受人诟病吗?”
    杨青看了一眼吕布,见吕布亦有静听之意,遂道:“虽然我是杨奉征辟的梁国长史,但我不是杨奉的家臣,谈不上杀主。”
    “既为梁国长史,我就应该以梁国士民安居乐业为重;然而杨奉苛刻士民,又不重视生产,以至于梁国士民嗟怨,百信流离。”
    “我在朝中无人,又无法越级奏免杨奉,只能尽力斡旋。”
    “杨奉抢夺镇东将军赈济饥民的谷粮,我虽然苦劝,但无济于事。”
    “本以为梁国士民会再遭兵祸戕害,不曾想杨奉竟只一日就败了。”
    “我见杨奉狼狈回城,劝其投降,杨奉不肯,我担心杨奉攻城,遂趁其疲弱不备,以箭杀之。”
    “杀杨奉实属无奈!”
    “若镇东将军要治我知罪,我愿入许县领罪,只求镇东将军能善待梁国百姓。”
    刘标拊掌:“杨长史一心爱民,镇东将军又岂会送杨长史去许县治罪,那岂不是违了吏民之望?”
    “只是这杨奉总归是因镇东将军而死,若天子怪罪,镇东将军难辞其咎。”
    “杨长史久事梁国,可有良策教镇东将军渡此罪责?”
    杨青表情忽然变得复杂,似是在下什么决断。
    良久。
    杨青离席向吕布和刘标分别一拜:“镇东将军、刘都尉,在下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标轻笑:“此间就我等三人,出你之口,入我和镇东将军之耳。此外天知地知,又有何不敢讲?”
    杨青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敛容肃声:“镇东将军、刘都尉。这杨奉频频招惹镇东将军,又祸害梁国士民,只因杨奉是奉了曹操的密令。”
    “方今许县,虽然天子临朝、百官议政,但真正掌权的是司空曹操。”
    “曹操欺天子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