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荆徐盟交,我的笔友诸葛亮回信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又如:贤者当与民并耕而食,修饥谨,救灾荒,市贾不二。”
    “唯有士农工商四民各行其责,人人平等,无分贵贱,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韩胤惊道:“刘公子追求的天下大同,可比墨子的兼爱相利,更难。”
    刘标泰然而笑:“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
    “史书皆言秦因暴政而亡,然而大秦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给天下大同开了头。”
    “汉承秦志,福泽四百年。”
    “我虽然德薄才浅,但也想继承秦汉之志,让天下大同再向前一步。”
    “唯此而已,又有何难?”
    韩胤肃然起敬:“每次听刘公子论这天下,韩某都能受益匪浅啊。”
    刘标相请而笑:“韩先生过谦了,城外风大,入城一叙吧。”
    韩胤点了点头,跟着刘标入城。
    入眼所见,韩胤更惊。
    前年下邳入小沛,途径彭城时,韩胤看到的是个破败不堪人烟稀少的废城。
    如今再看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街市之中,人流如织。
    男儿长袍飘逸,女子裙裾轻扬。
    孩童在街头追逐嬉戏,老者在街边欢笑闲谈,小贩挑着担子叫卖新鲜的水果与香料。
    其乐融融。
    刘标敬道:“这都是恩师曜卿公的功劳。恩师清廉,又时常告诫诸吏,务必要抚恤鳏寡高年,表彰孝子贞妇。”
    韩胤沉默。
    越往衙署走,韩胤越是低落。
    寿春城虽然外表巍峨雄伟,但内里早丢了生气。
    皇室公卿奢靡取乐夜夜笙歌,贩夫走卒面黄肌瘦日日等死。
    到了衙署。
    韩胤忽然开口:“刘公子,温侯准备何时出兵寿春?”
    刘标讶然:“韩先生这是何意?”
    韩胤敛容正色:“如今的寿春,就好比穿了绫罗绸缎的枯木。外表看着光鲜,内里早已腐烂。”
    “温侯兵马一到,寿春城的军民几乎不会有反抗之心,那群醉生梦死的君臣更会闻讯奔逃。”
    “这是攻取寿春的绝佳时机!”
    刘标见韩胤语态郑重,没有立即答复韩胤,只是徐徐踱步。
    良久。
    刘标摇了摇头:“袁术虽然衰败,但其势不小。若只得了寿春不能拿下整个淮南,也守不住寿春。”
    “淮南水路又纵横交错,行军不易,没有一年的时间,平不了淮南。”
    “最重要的是:若真取了淮南,温侯就得跟孙策接壤争利,倘若曹操再许以孙策重利,孙策必谋淮南。”
    “温侯虽然跟家父同守徐沛,但也难以同时对抗曹操和孙策。”
    韩胤闻言长叹:“曹操凶残,孙策暴虐,淮南之民何其无辜。”
    良久。
    韩胤平复了心情:“方才见彭城士民其乐融融,忽生感慨,让刘公子见笑了。”
    刘标轻轻摇头,不以为意:“韩先生这次来彭城,想必另有要事。”
    韩胤点头:“韩某去了豫章,也将刘公子的信送到了诸葛亮手中。”
    刘标动容:“可有回信?”
    韩胤自怀中取出诸葛亮的回信,递给刘标。
    饶是平日里刘标固守本心,此刻也是颇为激动。
    谎称跟诸葛亮是挚友,实际上刘标跟诸葛亮都未曾逢面。
    入眼所见,是自隶属中演化的章草体。
    章草体,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妙境。
    流畅自如,行云流水。
    【曹贼凶残,屠城害民。
    亮随叔父背土离乡,本只欲躬耕田间,读书明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奈何世道艰难,求存不易。
    若非兄之书信,亮与叔父定遭朱皓、刘繇攻杀,难以安然退入荆州。
    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亮虽德才浅薄,但也非忘恩之徒。
    今有数言,请兄静听:
    大争之世,列国伐交,强者强,弱者亡。
    曹操奉天子令不臣,图谋远近,唯惧二袁。
    袁术势力虽然衰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又有孙策骁勇善谋,善结名仕。
    若只灭袁术而不能收袁氏门生故吏之心,只会令孙策得利,遗祸徐州。
    请兄斟酌。
    亮知兄有邀约入徐之意,然而徐州四战之地,亮居徐州,于事无益。
    今有镇南将军刘荆州,坐断荆江、群民悦服。
    亮欲助兄,促成荆徐盟交。
    若来日曹操攻徐,荆州之兵必将北上许县,以救徐州危难。】
    刘标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虽然诸葛亮没有北上徐州之意,但看到诸葛玄安然入荆州,刘标心中也少了遗憾。
    幼年丧父本就孤苦,年少又遭兵祸目睹徐州倾覆。
    南下逃难时跟兄长诸葛瑾失散,叔父诸葛玄又被朱皓刘繇攻杀而亡。
    年少的诸葛亮还得抚养更年幼的诸葛均。
    刘标想象不到,诸葛亮是如何忍受这么多苦楚,还能才冠当世的。
    或许正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冒充诸葛亮的旧友让韩胤去寻诸葛亮,刘标也是想尝试改变诸葛玄身死豫章的遗憾。
    所幸。
    刘标成功了!
    没有诸葛玄身死的沉重打击,刘标从诸葛亮的字里行间中,也看到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
    诸葛亮对荆扬徐豫四州局势的洞悉,更令刘标惊叹。
    刘标对四州局势的判断,本质上靠的是“挂”,诸葛亮自己就是“挂”。
    “韩先生,请受我一拜。”刘标恭敬的向韩胤作揖一礼。
    若非韩胤相助,刘标纵有先知先觉之能,也只能望江兴叹。
    这一拜,刘标发自内心。
    韩胤连忙扶起刘标:“刘公子莫要如此,韩某只是略尽薄力,当不起如此大礼!”
    刘标郑重许诺:“我虽然不能请温侯发兵寿春,但我会让温侯在淮河北岸立义舍。”
    “若有淮南之民欲渡河北上,可取义舍谷粮充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