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百官 名仕作保,许县军民殷殷相盼,刘标却在想曹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殿中。
    荀彧的双目圆睁,骇然的看向曹操。
    这不是贾诩的下下下策吗?
    韩公这是心急了,要执行贾诩的毒计?
    “明公——”
    荀彧起身大呼。
    还未等荀彧劝说,曹操就已经打断了荀彧的话,又让许褚递给荀彧一封信。
    “文若,你有王佐之才,乃是天下奇士,不可因孤而埋没了才能。”
    “孤降后,你可凭此信去见刘标,刘标定会信你用你。”
    曹操闭上眼睛,似乎是说得太多而感到了疲倦。
    荀彧心中越发的怀疑,也不看信,直言道:“明公,如今城内尚有十余万大军,足可跟刘标一战,何故非得投降?”
    曹操叹气:“文若,你就是管粮草的,这许县还有多少粮草,你比孤更清楚。”
    “最多一个月的时间,粮草就不够了,一个月内又如何能击败刘标?”
    “刘标如今摆明了是在跟孤耗粮草,是孤决断失误,方有了今日困境。”
    “孤又染病,每日里都头疼欲裂,如此状态,想退刘标之兵,难上加难。”
    “孤此番,也是为了偿还诸位对孤往日的支持,既然不能带诸位得富贵,那就要保住诸位的性命。”
    “如此,方不会让孤觉得愧对了诸位。”
    曹操语气“真诚”,仿佛真应了那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只是荀彧怎么看怎么觉得,曹操并不想表面这般病重。
    就在荀彧准备继续分辨时,孔融忍不住了:“尚书令,如今天下即将一统,你又何必非得阻止?”
    “难道你真想让这天下由一个一岁的皇帝来治理吗?还是说你荀文若也想效仿韩公当一个‘假皇帝’?”
    “天下归心,是百官之福也是大汉之福,你岂能逆天而行?”
    荀彧气得胸口直起伏。
    你丫的什么都不懂,在这坏什么事?
    荀彧心头有气,反怼了孔融几句。
    然而。
    正是因为这几句反怼,直接将孔融给惹毛了。
    孔融抬出礼义廉耻、又各种引经据典,直接将荀彧辩驳得哑口无言。
    而在皇位上的曹操,则是暗暗欣喜。
    原本曹操还安排了几个亲信、且又授予了亲信话术,要在荀彧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加以反驳。
    没想到孔融竟然主动代劳了!
    以孔融的身份、地位、名望,反驳起荀彧可比曹操暗中安排的亲信要强。
    再加上。
    孔融又本就跟刘标关系极好,会替刘标说话也是理所当然的。
    荀彧气得脸色通红。
    每每反驳一句,孔融能反驳十句。
    荀彧虽然是王佐之才,但平日里的精力都放在治理上,哪像孔融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礼法。
    这一套儒家礼法砸下来,即便是荀彧也被孔融给砸懵了。
    比治理朝政地方,十个孔融都比不上一个荀彧;比引经据典礼法要义,十个荀彧都不如孔融一张嘴。
    百官见孔融今日火力全开的怼荀彧,而曹操不仅不阻止反而有欣慰之意,纷纷惊疑。
    孔融见曹操“真的悔悟”,战斗力更是飙升;跟荀彧关系好的几个官员,也被孔融驳得羞愧而退。
    最后还是曹操开口,才让孔融在朝堂上暂时歇了气息。
    见百官大部分都有了附和之意,曹操又道:“孤本想亲自去请降,奈何病躯严重不能出城,不知谁可替孤走一趟,去劝说刘标?”
    曹操虽然没明指,但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孔融。
    孔融自荐请道:“韩公,我愿前往。”
    曹操又扫了一眼百官,道:“若只有一人前往,刘标未必会信,还得几个有名望的大臣同往才行。”
    孔融又道:“可让光禄大夫刘松,符节令董昭,议郎伏德,与我一同前往。”
    刘松是名臣刘宽的儿子,刘宽又是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崎之子。
    这刘宽在世时号称“通儒”,屡登台司,死后又被刘宏追赠为车骑将军、特进,谥号也是“昭烈”,而且还有蔡邕、桓麟等人为刘宽撰碑。
    虽然刘松没刘宽有才学有名望,但凭借汉室宗亲以及刘宽的余荫以及下一任宗正的提名,跟着孔融去作保也是有资格的。
    伏德则是如今的太后伏寿的哥哥,妥妥的皇亲国戚,这也代表了太子刘敦要让位的诚意。
    董昭又是曹操的亲信,管掌管玺及虎符、竹符及授节等事,由董昭前往则是代表曹操的诚意。
    孔融举荐这三人,倒也是真心,是一心想要促成这次请降。
    相较于几十万人大战于许都,孔融还是希望能和平解决争端的。
    曹操一听这人员构成,就猜到了孔融的用意,这心中也是暗喜。
    曹操又假惺惺的再次征求了百官的意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