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七州共举,请封曹操为“韩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无奈。
    若要私藏传国玉玺,先称公和后称公,又有什么区别?
    袁绍也知道这个想法不太切实际,只能长叹:“罢了,若能让天子封孤为魏公,暂时将传国玉玺让给曹操也行。。”
    ......
    驿馆。
    郭图引了一队兵马,将郭嘉和曹丕请到了府邸。
    看着门口悬挂的“郭府”,郭嘉的脸色有些不自然:“公则兄,你这是何意?”
    郭图笑容“真诚”:“奉孝,你我都出身颍川郭氏,这几年未见,难道不应该叙叙旧吗?”
    “我也想听听,颍川如今的变化如何,这个月就与奉孝促膝长谈如何?”
    郭嘉敏锐的听到了关键词“这个月”,凝声问道:“张翼德给大将军说了什么?”
    郭图笑容依旧:“奉孝啊,都来了我的府邸,就不谈公事,只论风月如何?”
    “我知道你最好美酒美人,正好府中新来了歌姬舞姬,一定让奉孝满意。”
    “丕公子,你也不要拘谨,来了我的府邸一定要放轻松,府中美人,丕公子你尽管挑选。”
    郭嘉虽然猜到有变故,但猜不到具体是何种变故。
    如今又被郭图变相软禁,只能假意迎合寻求套话的机会
    在郭嘉困在郭图府邸的这个月,许都的天差点都要变了。
    先有幽州刺史袁熙,上表称赞曹操“定凉州”的功劳,请天子封曹操为“韩公”。
    曹操原本没当回事。
    结果没几日。
    并州刺史高干、青州刺史袁谭、冀州刺史袁尚,相继上表请天子封曹操为“韩公”。
    就在曹操以为袁绍故意恶心自己时,荆州牧刘备、徐州牧吕布以及扬州刺史严象、伏波将军刘标,也相继上表请天子给曹操封公。
    而最后一封上表才是大将军袁绍!
    更令曹操气闷的是:上表的信使都是在城门口开始大喊,态度又嚣张至极。
    若有人敢喝斥阻拦,信使还会大骂。
    譬如:瞎了你的狗眼,徐州牧上表请天子封司空为“韩公”,你也敢拦?信不信我搓麻绳捆了你?
    诸如此类。
    搞得整个许都城朝野之间,都在疯传各州刺史太守以及大将军伏波将军上表请天子给曹操封公。
    甚至还有想讨好曹操的,都给曹操送礼提前恭喜了。
    “奸贼、恶贼、逆贼、狗贼。”
    “这定是刘标小儿的诡计!”
    “见孤不肯让天子给他封王,就给孤玩这等诡计。”
    “更可恶的是,本初竟然也跟着上表。”
    “一个想称公,一个想称王,反倒要让孤来背负骂名!”
    “真以为孤什么都不懂吗?”
    曹操气得都将眼前的案桌砍成了两半。
    地方大臣相继表奏请天子封曹操为公,这比昔日姬叔旦的流言还恐怖。
    流言还止于智者。
    这表奏怎么止?
    这不是一州刺史的表奏,是七州刺史州牧的表奏,且还有大将军袁绍和伏波将军刘标。
    别看刘标只是个杂号将军,刘标的名望足以弥补官职的低微。
    天下“民心”在曹操。
    曹操要怎么分辨才能让天子和朝廷公卿百官,以及依附曹操的文武,相信这事跟曹操没关系?
    甚至于。
    即便知道这事跟曹操没关系,也会有依附曹操的文武主动让这事“有关系”。
    如今的曹操,就如同被架在火上烤的全羊,不论怎么翻身都得被烤!
    “文若,扬州刺史严象是你举荐的,怎么也跟着一起胡闹!”曹操将气洒向了荀彧。
    别的人上表就算了,严象竟然也上表。
    严象可是荀彧举荐给曹操且由曹操上表天子任命的扬州刺史!
    屁股竟然歪了!
    荀彧此刻也郁闷不已。
    七州共举曹操,要请天子封曹操为“韩公”?
    天下归心?
    这种离谱的事荀彧翻遍古今书籍都未曾见过!
    荀彧虽然猜得到这是刘标的阴谋,但面对这个阴谋荀彧也是束手无策。
    更令荀彧烦恼的是:别看曹操在这发怒,曹操内心其实在偷喜。
    到了曹操这个位置且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会没称公的想法?
    只不过。
    曹操也不敢公然的称公。
    那等于告诉天下人:我,曹操,要当王莽!
    袁绍未灭,刘标崛起,曹操真敢称公那就是在自寻死路。
    可现在不同了。
    曹操是被迫的!
    如荀彧猜测,曹操心中在偷乐:天下归心,孤能有什么办法?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荀彧道:“明公,这韩公的封号你断然不能接受,否则就成众矢之的了。”
    “当务之急,明公应该立即给天子上书,请天子不可轻信逆臣之言。”
    “同时再请天子降诏,斥责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将军袁绍和伏波将军刘标。”
    “以表明公忠于大汉的心迹!”
    曹操拍案而起:“文若言之有理!”
    “孤现在气得头眼昏花,不知如何下笔;还请文若替孤写一篇奏表,孤稍后就去见天子。”
    荀彧无奈,只能模仿曹操的笔迹写了一封奏表。
    言辞各种谦逊恳切,各种引经据典。
    总之就一个意思:这韩公谁爱当谁当,曹操不能当!
    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荀彧的心情变得更烦忧了。
    “七州共举,莫非袁绍跟刘标联手了?”
    “倘若真是如此,许都就危险了啊。”
    “又是多事之秋啊!”
    “也不知郭奉孝在邺城,又是个什么状况,该不会又被软禁了吧?”
    虽然号称王佐之才,但荀彧这些年也跟陈宫一样,有一种“气运被人掠夺”的错觉。
    尤其是跟刘标有关的,总会不顺心。
    烦忧归烦忧。
    眼下曹操自个儿都有称公的想法,荀彧也是无可奈何。
    否则以曹操的性格,若真的对“韩公”没想法,又岂会让荀彧代笔?
    甚至都不主动向荀彧问策!
    荀彧主动献策了,曹操也连思考都不思考,这跟往日的曹操,判若两人!
    “天下的局势,又要乱了!”
    “这汉室的柱梁,也要断裂了。”
    荀彧看向房梁,黯然长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