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袁谭降了,青州改旗易帜(九月最后一天,加更)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辛评的话如同一柄尖刀一般直入袁谭的内心。
    没了嗣子,又能如何?
    倘若袁绍得了天下,袁谭就得一辈子向袁尚服软低头。
    不是皇家时,就已经没亲情了。
    若成了皇家,这亲情就更淡薄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投靠结义兄弟刘标。
    最起码以刘标的器量,是容得下袁谭的。
    袁术的儿子袁耀、女婿黄猗、女儿袁姬,如今都受刘标庇佑。
    袁谭又过继给了袁基。
    这要论起嫡庶长幼来,这汝南袁氏还得是袁谭来当家。
    只是袁谭这心中迟迟又下不了决定。
    “仲治,我若投了孟临,天下人岂不会认为我袁谭是个不孝之人?”袁谭寻了个理由。
    其实这也称不上理由。
    都过继成袁基的嗣子了,跟袁绍名义上也是没父子关系的。
    辛评心知肚明。
    袁谭这是在让辛评铺台阶。
    台阶铺不好,自然就不能下台。
    辛评正色道:“使君何出此言?”
    “昔日,魏公宠溺后妻,偏爱袁尚,认为袁尚姿容最是相似,想以袁尚为嗣子。”
    “又恐废长立幼,会坏了名声。”
    “魏公遂以故太仆一脉无人继嗣为由,将使君你过继。”
    “方今,魏公欲行僭越之事,此举是在坏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忠义之名。”
    “使君身为故太仆一脉嗣子,又岂能让魏公坏了故太仆的名声?”
    “身为嗣子,宁可舍弃一身富贵也要维护先父之名,此乃大孝!”
    “天下人又岂会认为使君是个不孝之人?”
    辛评是懂辩经的。
    也是懂文字的博大精深的。
    这话一出。
    袁谭就不是势穷叛离袁绍,而是为了“孝义”归于正途。
    大汉以孝治天下。
    只要扯上孝字,这大义就有了。
    曹操甚至都能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擅自攻伐徐州。
    同样。
    袁谭亦可以打着“孝义”的旗号,弃暗投明,投奔中山靖王之后的楚公刘标。
    袁谭眼前一亮。
    辛评这话直接说到了袁谭的心坎上了。
    对啊!
    我身为嗣子,岂能不维护先父之名?
    先父为了国家,死于董卓之手;我为了先父,理当匡扶汉室。
    有了大义,袁谭内心的颓废也少了大半。
    虽说在明眼人看来,袁谭假借“孝义”之名颇为无耻,但这世间本就没有绝对的“德行”。
    谈的都是“利益”二字。
    利益均沾了,才能变得和谐。
    “仲治言之有理!”
    “我身为太仆之后,岂能不识大义,助纣为虐?”
    “你出城告诉吕布,我只降大汉,不降吕布。”
    袁谭这是在玩文字游戏了。
    如今大汉尚在,降的自然就是大汉。
    辛评暗暗松了口气。
    袁谭既然同意了,那这之后的事就好办了。
    至于是降大汉还是降吕布,这不重要。
    都只是个名义罢了。
    不多时。
    城门开启。
    辛评策马而出,来见吕布,具言袁谭只降大汉一事。
    吕布闻言大笑:“我乃是大汉的温侯,只要袁谭愿降,是降大汉还是降本侯,皆可!”
    辛评得了承诺,又返回城中。
    又一阵后。
    袁谭引高唐城内众将校出城请降。
    吕布大笑上前,扶起袁谭道:“孟临乃是本侯女婿,你是孟临的义兄,按辈分,你也是本侯的义侄。”
    “都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今日你肯助孟临,孟临也不用心哀与你刀兵相见了。”
    袁谭面有愧色:“是我对不起孟临。”
    “昔日官渡一战前,我曾与孟临对赌:若家父胜,孟临助我当嗣子;若家父败,我助孟临取天下。”
    “如今因我贪恋魏公嗣子位,违背了昔日跟孟临的对赌,是我这个义兄先违背了义。”
    “孟临却还念着跟我的结义之情,如今想来,我心中更是惭愧。”
    “若温侯肯信我,我愿亲自去招降青州各郡县,一同归附楚国。”
    吕布大笑:“本侯也正有此意!”
    “你去招降青州各郡县,就不用跟沮授袁熙对上。”
    “同室操戈,是本侯不愿看到的,也是孟临不愿看到的。”
    庞统又自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袁谭:“这是孟临托我一定要转交给你的。”
    袁谭愣了愣,随即接过书信一看。
    只见信中内容,大抵都是关切之词。
    最后更是许诺,若得了天下,袁谭世代为汝阳侯。
    汝南袁氏,世居汝阳。
    以袁谭世代为汝阳侯,这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