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出门做工和去青楼卖,哪个更羞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是整个大明。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
    “那父皇就掏出一百万入股如何?”
    入股这个词并不难理解。
    简单思索一番,崇祯便明白了其中道理。
    掏出三百万两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心疼。
    如果只是一百万的话,也不是不行。
    崇祯点点头说道:“那就依你所言。”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周树人那番话说得真有道理。
    当你想开一扇窗,别人不同意,当你想把房顶掀开,别人便会同意你开一扇窗。
    从一开始朱慈烺就想自己单干的。
    但风险思维让朱慈烺控制住了他的想法。
    想着未来整个大明都是自己的。
    那这笔钱让老爹掏,未来赚了多少也同样是自己的。
    那还自己掏个什么劲儿?
    当然朱慈烺也考虑到了,万一崇祯不愿意怎么办?
    最终还是得自己掏钱。
    这一年的时间,朱慈烺身上的资产其实并没有很多。
    他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军费上。
    否则天雄军也不会所向披靡。
    于是便想着崇祯能给点钱就行。
    为了能让崇祯给钱,朱慈烺开口就要了三百万。
    如果他真的给三百万,那朱慈烺就不用自己掏钱了。
    如果不愿意给,再适当压低点价格,崇祯应该就会给了。
    如同他猜测的那样。
    最终还是要下来了一百万。
    说干就干。
    当银两到位之后。
    朱慈烺就把莫问和莫想从火器局拉了出来。
    火器局的研究同样没有落下,不过张永光已经成长为了整个火器局的支柱。
    在火铳的研究上。
    莫问和莫想都不一定是张永光的对手。
    朱慈烺制定的培养计划在火器局也得到了实施。
    张永光并没有自己一个人单独研究。
    从一开始他们就带了一群学生。
    哪怕莫问莫想稍微离开一阵子,这帮学生加上张永光也能在火器局继续把研究进行下去。
    兄弟俩的人脉关系果然比较强硬。
    不愧是孙传庭介绍过来的。
    他们只是修书一封。
    一群人便从西北和四川赶了过来。
    冒着风雪来到了京城。
    不等朱慈烺给他们接风洗尘。
    一夜之间就把厂子的地基给打好了。
    随后就是招募工人。
    至于招募工人就更简单了。
    不管是京城附近还是周围都有许多灾民。
    这些灾民能分配的的都分配了的。
    分配不了地地,也都跟在京城的周围,每天都有赈灾粥喝。
    最起码保证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
    如今京城里面需要搭建厂子。
    刚好可以来一波以工代赈。
    这样直接就把京城的财政压力给缩小了。
    崇祯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想到他也给了一百万辆,顿时笑容就收敛了。
    “王大伴,你说太子这个东西真的能搞成吗?”
    走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
    崇祯对王承恩问道。
    “陛下,老奴可不懂这些。”
    王承恩拒绝回答。
    “你这老东西,跟在朕身边这么多年了,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总不能一点都不懂吧?说说你的见解,让朕有个参考意见。”
    面对崇祯的追问,王承恩只能道:“陛下,其实奴才觉得太子殿下说的有理。如今我大明这个处境,国家内忧外患,大灾小灾不断,灾民数量急增。可其实很多地方的粮食没有断过,江南那一片的财阀把控着所有的粮食,粮价仍旧居高不下。百姓手里只有田地赚不到什么钱,如果这个时候搭建工厂,开展贸易。有一个能够让百姓赚钱的地方,不仅能让银钱流通起来。同时百姓也不会再忍饥挨饿,当然这需要一点时间,太子殿下的方式,老奴觉得是对的,但没有半年时间看不到效果。”
    王承恩斗胆说了许多。
    说完之后才发现崇祯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王承恩吓得急忙跪倒在地。
    “陛下,老奴多言了。”
    “别动不动就下跪,朕又没说要治你的罪。不过你说的有理,朕得好好的思考一下。”
    崇祯是皇帝。
    做的任何举措都会影响整个国家。
    他不是朱慈烺,没有重生过。
    没办法用未来的目光去看待事件。
    所以朱慈烺的那些决定对他来说才显得有些天马行空。
    也让他觉得有些害怕。
    可是理智告诉他。
    现如今所有的方式都行不通,也没办法彻底解决大明现在所遇到的情况。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