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吾辈当以心学正人心,以格物促民生。”增授农政、水利、刑名诸科,曰:“此皆格物之实功也。”龙兴三年,河北大旱,子卿率诸生考察地理,作《水经注疏》,建言开渠十二道,溉田万顷。太祖嘉纳,赐麒麟服。
终身不嫁,世莫知其所由。或传其少时尝慕一人,然终不可得。晚年有女弟子私问:“先生独处,可觉孤寂?”子卿默然良久,指庭前松曰:“此木生於崖隙,扎根於石中,世人见其孤直,焉知其中自有天地?”弟子遂不复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番外列传补遗(第2/2页)
尝与算学院院长宋明共事。明少时同窗,暗慕子卿终身,亦不娶。二人相对,唯论学而已。明晚年编《算学新编》,子卿为序,中有“数与理同源,皆本於心”之语,世以为知言。
龙兴七年春,感疾渐笃。犹强起修订《心鉴录》,临终前一日,召弟子曰:“吾一生探求心性,终悟道在日用伦常间。良知之说,非悬空而立,要在亲民爱物。”取青囊中旧玉一枚,命置太祖所赐《尚书》注本中。遗表言:“臣草茅微贱,蒙陛下殊遇。愿广开女学,使天下女子皆明理知义,则家国幸甚。”言毕而逝,年三十有九。箧中得未竟诗稿,有“春风不解意,空拂薜萝衣”之句,见者泫然。
太祖览遗表泣下,追赠太子少保,谥“文贞”,敕建祠于苏州,御题“千古儒媛”匾额。葬日,白衣送者数千人,天下女学皆设奠。门人辑其文稿为《李文中子集》二十卷。
史臣曰:自孔圣立教,孟母断机,女子通经者代不乏人。然如子卿以女子之身,掌国学,开学派,立朝堂,千古一人而已。观其少时抗婚求学,中年执掌杏坛,著书立说,其一生终践“知行合一”,真女中大儒也。世传其隐慕太祖,然君臣分定,终以师友相得,徒留千古佳话。嗟乎!使子卿为男子,功业岂在文成之下哉?
赞曰:吴门毓秀,灵钟女宗。探赜心性,直溯渊衷。北学开府,南国流风。松柏孤直,明月在空。素心谁识,青史丹衷。遗编犹在,千古儒宗。--《后魏书·卷一百二十四·儒林列传·李子卿传》
......
耶律昭明,辽帝元之第十七子也。母萧氏,位卑早卒。昭明少而敏慧,好读书,不类诸兄之尚武。然辽俗重弓马,轻文翰,故虽天潢贵胄,而见疏于父,落魄于上京。居常衣食不给,赖故旧微馈,典鬻图籍,仅得存活。时人皆窃议:“皇子若此,古未尝有也。”
开元二十三年春,魏靖王大破辽师于燕山,取南京道。辽遣使请和,靖王索质子。辽帝十九子,独昭明孱弱无宠,遂命之行。昭明闻诏,默然良久,但语老宦曰:“得保首领,足矣。”乃携二仆,乘敝车,出上京。道中见故国山河,黯然垂涕,然终无一言怨怼。
既至魏境,官吏以礼迎之,安置真定驿馆。昭明深居简出,日诵汉文,习魏律,若真学士者。秋,靖王巡边至真定,召见之。昭明伏地战栗,不能仰视。王观其状,温言问曰:“闻皇子通经史,能算学,然否?”对曰:“罪臣愚钝,略识之无。”王乃命赐衣食,徙居邯郸大学,许从诸生讲习。
昭明既入大学,如饥得食,昼夜研读《九章》《魏律》,兼授辽地风土于诸生。虽言语初不通,然谦抑勤勉,渐得师生敬重。尝与博士宋明论数术,推演《海岛算经》,明叹曰:“使皇子生中原,当为算学大家。”昭明避席谢曰:“亡国之俘,得闻圣道,幸矣。”
二十五年冬,辽京陷,帝元焚阙自尽,太子崇北遁。消息至邯郸,昭明悲恸绝食,三日不进水米。然魏廷待之如故,供给愈厚。时靖王已总摄朝政,有意经营北疆,思以文德化胡俗。闻昭明学业精进,召至北平。
王见昭明于行在,谕曰:“辽主失道,自取覆亡。今两京四道虽归王化,然草原诸部,叛服无常。朕闻汝素习魏文,通晓夷情,欲使汝承耶律宗祀,行宣抚事。”昭明震惧稽首:“罪臣愚懦,恐负圣托。”王正色曰:“昔呼韩邪归汉,塞北得安数十年。汝若效之,非惟保宗庙血食,实为万民请命也。”乃赐冠带,授辽王,领北平行省宣抚使。
昭明既受命,遂返上京。故辽臣民见其衣魏服、乘魏车,皆唾骂之,或夜掷石于府门。昭明不以为忤,旦日即开衙署,召旧部曰:“天兵南来,非嗜杀戮,实拯民于水火。今王师已定朔方,但当各安生业,共沐仁化。”乃颁《安民令》,悉依魏律,废辽苛法。又设蒙学百所,教胡童汉文算术,编《牧政要略》,授畜疫防治之法。
时有部落首长骨力咄吉,聚众三万抗魏。昭明单骑诣其营,曰:“汝等战,则父母妻子俱膏草野;降,可保富贵如故。”咄吉掷杯为号,壮士将刃之。昭明神色不变,徐曰:“杀我一人,魏廷必发十万师。且观汝帐中,孰无父母?孰无妻儿?”众皆动容。咄吉遂降,北疆遂安。
昭明在镇十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