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终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员,一应缴获、文书、及随行夷人使者,需严加看管,即刻登记造册,不得有误。”
    “下官遵命!早已备妥!”有官员连忙应道,侧身引路,“请都督先行至驿馆歇息,沐浴更衣,下官已备下薄宴...”
    “不必,”杨哲打断他,目光投向北方,“伤员安置,文书封存,夷人隔离,三日后,本官携重要缴获及夷使,北上觐见陛下,此地事宜,交由陈沧将军与你协同处置。”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久居上位、尤其是刚刚以雷霆手段碾碎了无数阻碍后所形成的绝对权威,众人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连声应下。
    杨哲不再多言,在一队亲卫的簇拥下,穿过自动分开的人群,走向临时准备的车驾。他所过之处,人群寂静无声,都被这位传奇参赞身上那股冰冷的、生人勿近的气息所震慑。
    只有极少数眼尖的人注意到,杨都督在上马车前,脚步似乎微微顿了一下,目光极快地扫过码头远处那几个新建成的、异常高大的砖石厂房,以及那几根正喷吐着滚滚浓烟的巨大烟囱,厂房屋顶下,隐约传来沉闷的、有节奏的轰鸣声,那是不同于世间任何已知声响的动静,仿佛某种钢铁巨兽正在苏醒,低沉地咆哮。
    初版蒸汽机--清池工业区的最新成果,已经开始在江南这天下丝织中心,展现出它狰狞而强大的力量。
    杨哲的眼底,似乎有一丝极细微的波动闪过,快得无人能捕捉,随即湮灭在深潭之中,他弯腰,钻入了马车。
    车帘落下,隔绝了外界所有的目光与喧嚣。
    ......
    北上官道。
    休整三日后,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离开了依旧沉浸在船队归来震撼中的钱塘,沿着修缮一新的官道,向北疾行。
    队伍核心是杨哲的车驾,前后有精锐骑兵护卫,队伍中还跟着几辆密封的马车,装载着此次西行最珍贵的收获:精心誊抄绘制的新海图、沿途各国的详细情报汇总、各种矿石植物标本、以及部分缴获的西洋火器、仪器和书籍,此外,还有另外几辆马车,窗帘紧闭,周围守卫格外森严,里面是几位随船而来的“客人”:面色苍白、眼神惊惶的葡萄牙总督特使、一位来自非洲海岸某部落、戴着巨大黄金耳环、神情局促的酋长之子,以及两名自愿前来“见识东方天国”的意大利耶稣会士--他们原本在里斯本传教,被杨哲带来的关于“东方庞大帝国”的描述所吸引,认为这是传播上帝福音的绝佳机会,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归大魏的船队。
    车辙碾过平整的夯土路面,发出均匀的辘辘声。官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色的稻浪在秋风中起伏,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田间地头,劳作的农夫身影依稀可见。
    然而,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与几年前相比,这片江南腹地已然发生了许多细微却深刻的变化。
    官道明显拓宽加固了,可容四辆马车并行,路况极佳,显示出朝廷对交通命脉的重视和维护力度,往来车马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驮着沉重货物的四轮马车,车夫吆喝声洪亮,显得异常繁忙。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种造型奇特、没有马拉、却靠着某种自身发出的“哐哧哐哧”声响和喷吐的白汽缓缓移动的钢铁怪物--那是清池仿制并改进的、最初级的蒸汽机车,目前还仅限于在几条重要官道和矿区短途试行,负责运输大宗货物,但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颠覆性,已足以让每一个第一次见到它的人目瞪口呆。
    沿途的村镇,也比以往更加繁荣,新的瓦房随处可见,集市规模扩大,商品种类繁多,不仅有本地物产,还能看到来自南洋的香料、天竺的棉布、甚至一些造型奇特的海外舶来品,人们的脸上,少了些过去的麻木与菜色,多了些忙碌带来的红润和对眼前生活的专注,茶馆酒肆里,议论的话题除了家长里短、田里收成,更多了许多关于“海外”、“博安洲”、“特许状”、“航海”的字眼。
    “听说了吗?老张家那个不成器的三小子,前年跟着一艘私掠船去了南洋,去年居然托人捎回信和一大笔银子,说是在那个什么...爪哇?还是旧港?立住了脚,圈了块地种香料,雇了十几个土人干活!”
    “这算啥?隔壁县的王大户,变卖了祖产,凑钱入股了一个什么‘南洋拓殖公司’,领了乙等特许状!听说他家派出去的船队,已经在博安洲东岸找到了一个超级大的海湾,水草丰美得很,立马就要送第一批移民和牲口过去!说是只要站住脚,那地以后就归他家世代所有了!”
    “啧啧,真是搏命换富贵啊...海上风浪那么大,还有生番土人...”
    “怕啥?没听朝廷说吗?博安洲那边,朝廷的转运使司已经建起来了,有官兵驻扎!而且现在船越造越大越结实,还有那种新式的...叫什么...‘蒸汽轮船’?对,据说能逆风而行,比以前安全多了!富贵险中求嘛!”
    “也是…总比一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