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远行(二十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破茅屋里,总有一盏微弱的灯火为他亮着,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等着他,那是他疲惫灵魂唯一的锚点,直到...有一天,她丢了。
    不,是一群人为了拂过,而他为了更大的棋盘,为了所谓的“大局”,默许甚至推动她走向了那个不属于她的位置--西夏的国主。
    “少爷!”王五的声音打断了顾怀沉湎的思绪,车帘被掀开一角,顾怀抬眼望去。
    前方,官道在一处背风的谷地变得清晰了些,一座明显是新近加固过的魏军军镇扼守着要冲,夯土的寨墙高耸,箭楼巍然,上面“魏”字大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军镇外,一支约百人的骑兵肃然列队,甲胄鲜明,刀枪在灰暗天光下泛着冷硬的寒芒,他们并非迎宾的仪仗,而是带着边境驻军特有的、审视与戒备的气息,为首的将领身材魁梧,面庞被风沙刻蚀得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远远望见顾怀的车驾,便策马迎上数步,于马上抱拳,声音洪亮穿透风声:
    “末将凉州军司主将周猛,奉军令,在此迎候靖王殿下!前方已入凉州地界,末将率本部精骑,护送殿下!”
    顾怀微微颔首,隔着车窗示意知晓,军镇的出现,以及这支精锐的护送骑兵,无声地提醒着他此行的另一重身份--大魏的靖王,即将君临天下的新主,这身份像一层无形的盔甲,瞬间覆盖了他片刻前因回忆而柔软的心绪。
    “有劳。”顾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外面,带着一种属于上位者的沉稳。
    车轮再次滚动,加入了这支肃杀的骑队,马蹄踏在黄沙大漠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声响,与车辙声、风声交织,更添几分边境的肃穆与沉重。
    赵吉好奇地打量着窗外那些沉默如铁的魏军骑兵,又看看远处更加荒凉、仿佛连生命力都被风干了的戈壁,王五和魏老三则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柄上。气氛骤然变得不同了。
    顾怀的目光掠过那些年轻士兵被风霜吹得皲裂的脸颊,掠过他们紧握长枪、指节发白的手,他想起了当年来这里的时候,看到的肃杀气氛要重许多,那时候西夏还没拂过,西凉还和辽境接壤,这里随时有可能成为国战的第二战场--然而后来就不用再用人命填满这漫长的边境了。
    他又想起北境战场上那些冲锋的身影,想起了清池工坊里挥汗如雨的工匠,想起了蜀道峭壁上挣命的民夫...这天下,总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用血汗、用性命维系着某种秩序,而他,即将成为那个执掌这秩序、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人,这份责任,沉重得让他有时喘不过气。
    他答应了赵吉,让他出海,去看美洲;他默许了赵瑾降爵为国公,镇守粮仓;他规划了西凉未来的通衢与戍卫之路;他即将整合这个庞大而疲惫的帝国...每一步,都关乎亿万黎庶,可在这西凉凛冽的风中,他心底最深处叫嚣的,却只是一个简单得近乎奢侈的愿望--接回他的莫莫,那个在山林间、在破茅屋里,用笨拙的沉默和无言的等待,给了他最初温暖和“家”的感觉的小侍女。
    他没有把她推开,但她明显感觉到了什么--夏则需要一面旗帜,一个名分,哪怕心知肚明莫莫并非真正的西夏皇族血脉,他也需要一个“公主”来凝聚人心,完成复国的夙愿;而当时的顾怀,需要西夏在西线牵制辽国,需要这份助力,于是,他默许了,他甚至在带气离开西凉之前,还亲自对莫莫说了那些话,那些关于责任、关于大局、关于等待的话。
    他记得当时莫莫的反应,没有哭闹,没有质问,她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有些不合适的宫装,沉默了许久,然后,她抬起头,那双总是映着他身影的眼睛里,第一次蒙上了一层他看不懂的、遥远的东西,她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叹息:“...知道了,顾怀。”
    那一刻,顾怀感觉有什么东西被硬生生从他生命里剥离了,比战场上的刀伤更疼。
    后来,她成了西夏名义上的国主,他收到过几封来自兴庆府的“国书”,措辞生硬而官方,盖着陌生的西夏印玺,他能想象出她握着笔,笨拙地模仿着那些拗口的词句,旁边或许还有夏则派来的文官指点,那不再是他的莫莫写的信,只有一次,在信纸的末尾,一行小小的、歪歪扭扭的、与前面工整字迹截然不同的墨迹,像是不小心滴落的墨水,又像是她偷偷写下的:“这里的桂花也很香。”
    几个字,瞬间击穿了顾怀所有的盔甲,让他几乎握不住那张轻飘飘的纸,江南茅屋前那棵小小的桂树,秋日里弥漫的甜香,她小心翼翼收集花瓣的样子...汹涌的思念和巨大的愧疚,几乎将他淹没。
    她一直在等,像过去每一次那样,沉默地等着,只是这一次,距离更远,身份更高,等待也变得更加渺茫和苦涩。
    不要让她再等下去了。
    顾怀在心里对自己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