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秋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百九十九章秋风(第1/2页)
    高丽,开京,王宫。
    秋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王宫大殿深色的琉璃瓦,顺着飞檐汇成细密的水帘,砸在殿前光滑如镜的石板上,碎开一片迷蒙的湿气,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草木腐朽的清冷味道,崔承允一身素色常服,负手立在敞开的殿门前,望着殿外被雨幕笼罩的宫苑。
    曾经象征着李氏至高威严的亭台楼阁,如今在连绵的阴雨中也显出几分萧索,他的背影挺直,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味道。
    “大王,”身后传来一声低唤,是心腹近臣朴世焕,也是当年死守开京时便追随他的旧部,如今官拜议政府左议政,此刻的他声音低沉,带着些忧虑,“魏国又来了文书,催促‘协饷’及‘特许状’劳工启程的期限,今年秋税本就艰难,再抽走这笔钱粮和壮丁,各地州府怕是要怨声载道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崔承允没有回头,目光依旧穿透雨幕,投向更远处模糊的宫墙轮廓:“世焕,你觉得,若不依附,又能如何?”
    他的声音平静,听不出波澜,却像这秋雨一样凉:“辽国,够强大了么?纵横草原百年,压得大魏喘不过气,如今呢?灰飞烟灭,连王庭的草场都插上了魏国的龙旗--连辽国都倒了,你觉得,一个连倭寇和金贼都挡不住的高丽,挡在大魏旁边,会是什么下场?”
    朴世焕嘴唇翕动,想说什么,最终也只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两年前那场灭辽之战,如同天倾地陷,大魏不仅展示了恐怖的军事动员能力,更是勒令高丽倾尽全力“协饷”,粮秣、军械、民夫,像被抽干了骨髓一样源源不断送往魏辽前线,高丽本就因金倭之乱元气大伤,再经此役,国库彻底掏空,民间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的景象犹在眼前。
    若非大魏在战后“大发慈悲”,拨付了些据说产自南洋、耐旱高产的“玉黍”和“土芋”种子,又“特许”了几个港口开放,允许高丽商人有限度地参与博安洲的皮毛、木材贸易,只怕去年冬天,开京城里就要上演易子而食的惨剧了。
    “可...可这依附,代价太大了!”朴世焕终究忍不住,声音里带上了些悲愤,“王上请看,魏商掌控了仁川、釜山、江华岛三港的海关,所有进出货物,他们要抽走三成!盐、铁、布匹、甚至粮食,都得从他们手里高价买!而我们挖出来的铜、银、铅,砍下的上好木材,打捞的珍稀海产,却只能以极贱的价格卖给他们!工曹统计过,光去年一年,我们卖出去的矿锭,就相当于李氏王朝鼎盛时期六七十年的产量!可换回来的,不过是些糊口的粮食和寻常的布帛!这哪里是贸易?分明是吸血!”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带着一丝苦涩的庆幸:“不过...托那些‘良种’的福,加上老天爷总算开了眼,今年各地收成尚可,饿死的人...比去年少了许多,听说魏国在博安洲拓殖顺利,需要大量人手和物资,我们若能抓住机会,多派些人过去,或许能多换回些喘息之资...”
    “喘息?”崔承允终于缓缓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极淡、却透着疲惫的笑意,打断了朴世焕的话,他走到御案旁,拿起一份盖着海外都督府转运使司大印的文书,轻轻抖了抖,“世焕,你看看这个--博安洲龙石堡‘转运使司’发来的‘用工契约’,他们需要三千名精壮矿工,五百名伐木匠,还有两百名通晓织造的女工,条件?‘甲等特许状’的魏商负责招募、运送、管理,工钱...按博安洲当地‘契约仆役’的市价七成支付,其中三成,由转运使司‘代管’,作为劳工的‘安家费’和‘返程盘缠’,呵...也就是说,人去了,命攥在别人手里,钱也未必能全拿到,能不能活着回来,看天意。”
    他放下文书,目光重新投向殿外的雨幕,声音轻得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对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诉说:“从李氏王朝被推翻那天起,从我接受大魏册封,签下那份《开京条约》开始,这条路就已经注定了,依附大魏,是毒药,可也是当时唯一能吊住高丽一口气的参汤,没有大魏的海军,倭寇会卷土重来;没有大魏的默许,金国不会那么‘守信’地退出西京;没有大魏施舍的良种和那点贸易缝隙,开京城去年冬天就得变成鬼城!世焕,你以为我看不到那些魏商在开京西市如何趾高气扬?看不到我们的百姓在矿洞里累断脊梁?看不到国库里那点可怜的税银转眼就流进了魏国‘特许商行’的钱柜?”
    崔承允猛地提高了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清醒:“可是,愤怒有用吗?反抗?拿什么反抗?用那些被魏国火铳淘汰下来的弓箭?用那些连饭都吃不饱、只求活命的农夫?还是用那些被魏商豢养、早已忘了自己祖宗姓什么的买办官吏?”
    “王上!”朴世焕也涨红了脸,“可自辽国覆灭,大魏一统北疆,对我高丽的索取,是愈发变本加厉了,难道...难道我们就甘心这样把高丽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