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哥仨本来是要今年就藩,
朱植过去是卫王,封地在中原,三月份被改封为辽王,和宁王作了伴。
但是现在要等太子八月安葬,
八月天气已经很冷了,尤其是朱植、朱权的封地都北方,早已经天寒地冻,
他们的就藩时间只能推迟到了明年的春天。
朱植他们回了后宫。
朱允?去大本堂读书。
朱允?、朱允?则回了东宫。
朱允?牵马出宫,出了东华门,汇合了蓝九和他们,
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他都会去给太子上香。
今天是初一。
蓝九和招手叫来一个壮实的年轻人,
“殿下,这位就是新的蓝十七。”
蓝十七上前躬身施礼,
“属下蓝十七拜见殿下!”
“好,以后跟着九和。”朱允?点点头,
“九和,老十七如何了?”
“禀殿下,他被锦衣卫放了,拿着殿下赏赐的钱财,带着妻儿回了老家。”
“哦?回老家了?”
“殿下,他的老家在沂州府。”
“好。”
朱允?心中不禁摇摇头,他并不看好蓝十七的选择。
他给的钱财足够他们一家在京城很体面地生活了,还有昔日袍泽的关照,下一代的未来也会有了着落。
这小子却偏要回老家,远离了蓝九和这些关系,从头开始。
只能说各人各命吧。
朱允?翻身上马,
“走吧,去灵谷寺。”
难得出宫一次,朱允?放慢了马速。
一路晃晃悠悠到了灵谷寺,朱允通意外地看到了朱允?的马车,朱小二竟然已经到了。
朱允通不禁笑了笑。
朱允?为了一个“孝”字,着实下了不少苦功夫。
他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来灵谷寺,给太子的灵柩上香,还亲自抄写佛经。
太子对孩子很温和,很少疾言厉色,朱允?伤心难过是人之常情,
但是难过成这样,就有些作秀的成分了。
进了停灵的大殿,朱允?已经坐在蒲团上。
两侧有和尚在念经超度。
蓝九和他们上香后就退出大殿,在外面守护。
朱允?上前敬了香,也在蒲团上坐下,
朱允?转头低声招呼了一声,
“三弟。”
“嗯,二哥。”
之后两人各自安坐。
这里檀香缭绕,梵音入耳,洗去了一身的暑气,
朱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一动不动地坐着,犹如老僧入定,
清晨听藩王们聊天,倭寇袭击了苏州,杀伤居民,抢夺财货,后被太仓卫击败。
大明开国之后就开始禁海,倭寇肆虐的厉害,
朝廷宁愿花费重金,养了二十多万军户来对付倭寇,却不愿意开海。
还有藩王制度、军户制度,这些都是在给明朝的毁灭添砖加瓦,
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自己不掌握皇权,任何努力最后都只是徒劳无功,甚至还将自己搭了进去。
估计等太子下葬之后老朱会揭开谜底,到底选择谁来做新的继任者。
朱棣回了燕王府,直接去了书房。
道正在翻看往来的书信。
朱棣一屁股坐下,
侍女送上冰镇的酸梅汤,朱棣端起来一饮而尽。
“道,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吗?”
道拿出一封信,递给了朱棣,
“王爷,北平府来信了,目前火铳用的钢,和百炼钢不同。”
“百炼钢太脆了,反而不如青铜。”
“而火铳用钢无论是韧性,还是硬度,都远比青铜更好。’
朱棣捏着信,心中有些失落。
本以为没有炼钢作坊,但是可以用百炼钢,无非是多养一个工匠的问题。
他不由地长叹一声,
“这个朱允?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啊?”
道衍缓缓道,
“殿下,贫僧获得的消息,炼钢的一些想法来自朱允?殿下,但是作坊是一个叫关志平的大匠作建立起来的。”
朱棣点点头,
“朱允?为了得到他的效忠,竟然不惜得罪了蒋琳。”
他看了信,又随手丢在一旁,
“这小子有魄力,是个大患啊!”
还有那个朱允?,现在很有“孝顺”的名声,也是个祸患。
大哥真是好命,两个孩子都这么精明。
相比之下,自己的三个儿子,也就老大长了脑子。
朱棣有些郁闷了。
道衍又说道,
“王爷,之前冒充车夫进了炼钢作坊的细作,昨天被抓了。”
“他进去了几次?”朱棣对被抓不感兴趣,只想知道获得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