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第二份奏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士奇这才起身,拎起了蓝布包裹,眼神中精光闪动,这就是个巨大的震天雷,一旦进了通政司,必将朝野震惊
    杨士奇拿着包裹去了后院,自己负责的做完了,会有专人将奏疏送出去。
    周嬷嬷就在中间的院子,拿着大剪刀正在修剪花草。
    看到杨士奇,周嬷嬷放下剪刀,迎上前屈膝施礼。
    杨士奇将奏疏交给了她,转身就回去了。
    周嬷嬷接过包裹去了后院。
    两人没有交流,没有彼此打听,但是都明白在做什么。
    乾清宫。
    朱元璋散了早朝回来了,满脸的倦怠,不断轻声咳嗽。
    烧已经退了,但是身体还有些不适,忙碌了一个上午,现在腰酸背痛,伛偻着老腰,回到御案后就一屁股坐下,
    周云奇急忙递过一杯茶。
    朱元璋接过去,一口气喝了半杯。
    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他感觉更累了。
    这些都要自己一本一本看的,今天又要半夜才能睡了。
    可是现在腰酸脚冷,眼睛干枯,奏疏看多了几乎成了一种刑罚。
    奏疏不少是申请立储的。
    自从这次病重,群臣请求立储的奏疏又多了起来。
    尤其是自己批准了不少淮西勋贵清辞的奏疏后,请求立储的奏疏每天都用筐抬进来。
    将朱允?派去东海,带朱允?上朝,其实自己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可是大臣却不依不饶,要求陛下尽快明旨立储。
    朱元璋叹了口气,疲倦地吩咐道,
    “云奇,将这些请求立储的奏疏都搬走,留中。”
    他明白这些臣子的小算盘,无非是要争夺一个拥戴的功劳。
    太监上来搬走奏疏。
    朱元璋无意中看到一份奏疏的标题,当即眯缝起老眼,神情变得严肃:
    【奏请立朱允?殿下为皇太孙疏】
    大臣都是请求立储,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直呼拥立对象的名字。
    谁的胆子这么肥?
    朱元璋拿过奏疏,戴上老花镜,直接翻到最后的署名页,
    是方孝孺写的!
    朱元璋问道,
    “云奇,方孝孺何时进京的?”
    周云奇躬身道,
    “陛下,方教授是昨天下午抵京的。
    朱元璋不由地冷哼一声。
    昨天才抵达京城,就立刻上了奏疏,方孝孺就这么急不可耐了吗?
    随便翻了一遍,无非是将朱允?夸奖了一遍,都是陈词滥调,其他大臣都说了无数次了,完全没有什么新意。
    朱元璋将奏疏丢给了太监,
    “留中。”
    朱元璋冷哼一声,
    “下旨斥责方孝孺!”
    方孝孺无非是赌,如果被采纳了,他就后来居上,成了拥戴第一人;如果留中,他也没有什么损失。
    朱元璋本来计划升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读,以后陪伴朱允?,现在看还是要晾一晾,让他做一段时间布衣,
    这人有些自以为是,完全忘记了揣测圣意也是大罪。
    朱元璋虽然斥责了方孝孺,但是他也意识到,储君空悬太久了,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自己太累了,也需要有人帮着分担一些朝政。
    如果没有炼钢作坊的爆炸,册封皇太孙的圣旨早就明发天下,太庙都祭祀过了。
    但是在册封储君之前,朱元璋决定还必须安顿一个人:
    朱允?!
    炼钢作坊的爆炸、朱允?对朝政的影响之深,都让朱元璋重新考虑了对朱允?的安置。
    这是大明火枪的祖师爷,炼钢作坊还需要他来出力重建。
    在立储之前,该给朱允通一个说话了。
    这也是他不满方孝孺奏疏的原因,在册封储君之前,必须先安抚了朱允通。过早地掀开底牌,会让他很被动。
    朱元璋从御案上翻出一份圣旨,旨意已经用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皇孙朱允?......才德日显......册封朱允?为吴王......赐以吴地......世袭罔替………………”
    朱元璋又仔细看了一遍,招来值守的翰林院侍读,将圣旨递了过去:
    “明旨天下。”
    他很清楚,朱允?是有怨言的,为大明做了这么多却与储位无缘,朝廷总要给一些安慰。
    算一算时间,朱允通现在该到杭州了吧?
    谢于道不许他出城,只怕?儿又要大闹一场了。
    等耿炳文去了,就好了。
    等册封的旨意到了,朱允就会彻底安稳了。毕竟吴王是所有藩王中最尊贵的,自己就曾经是吴王。
    先让朱允?在杭州呆一年,如果能安心做一个藩王,明年就改封辽东,等候他帮帝国开垦一块膏腴之地。
    看着侍读拿着册封的圣旨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