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耽罗岛。
用过午膳,朱允通去了御书房,行军打仗已经不需要他来操心了。
进攻有军人,后勤有内阁。
御案上已经有了厚厚几叠公文,等候他的批阅。
朱允?不禁摇头,
“公务用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岛上还是要自建造纸作坊。”
最上面是一叠红色封皮的文书,
朱允通坐下后,随后拿了起来,不由地眼前一亮,竟然是京城来的情报。
从松江府出发之后,这是老钱送来的第一份情报,从京城发出,经过松江府的周转,终于到了这里。
朱允?打开了情报夹,里面塞了几份情报。
破译之后,朱允?阅读起来。
第一份,老钱已经用方孝孺的名义送了“奏请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疏”,而方孝孺已经被运出了京城。
奏疏在京城引起了震动,又如一阵飓风,在读书人的书信往来中迅速传遍全国,
在读书人的圈子,方孝孺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甚至连累了族。
方氏不少在官场的族人被罢职,甚至被投进监牢,经商的族人不少已经破产,
方氏族人被迫公开表示,将方孝孺开除族谱。
朱允通算了算时间,方孝孺出发一个多月了,该到目的地了。
方孝孺在读书人之间很有影响力,曾是朱允?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次等于断了朱允?的一条臂膀。
老钱的第二份情报发出了警讯,杨士奇近期无法撤离京城,因为锦衣卫盯的太严了。
情报提及,老朱已经怀疑朱允?、关大匠他们的失踪有蹊跷,命令锦衣卫追查。
同时,老朱还去了浙江都指挥使谢于道的职务,命令长兴侯炳文留在浙江,协助寻找朱允?的下落。
现在朱允在京城的别院、长安宫都被严密监视,和朱允?来往密切的文人、官员,有不少也被锦衣卫盯梢了。
长安宫没什么担心的,文来福已经闭了宫门,除了采买很少外出。
别院现在主要是杨士奇、云萝和两个嬷嬷,
即便是云萝出门玩耍都有锦衣卫盯梢,更不用说杨士奇了。
情报中说,老钱出于安全考虑,暂时切断了和别院的联系。
朱允?捏着情报,有点担忧杨士奇的处境。
这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不能就这么陷在京城了。锦衣卫做事可是没有什么王法的,一旦被抓进诏狱,即便活着出来,一身风骨也被毁了。
不过,单靠老钱的力量去救人,风险太大,弄不好会暴露老钱的存在。
朱允?捏着下巴,陷入沉思。
良久,他叫来了大内总管周一沙,叮嘱道:
“准备船只、护卫,过几天朕去琉球巡视。这次带周二沙、蓝十七他们。你和公孙虎都留下。”
琉球是最早占据的地方,却从没去过,现在基本稳定了北方,该去琉球巡视一圈了。
并且,
搭救杨士奇的法子,也许就在琉球。
第三份情报,
老朱已经下旨沿海的卫所,派船只搜寻朱允?的去向。
老钱提醒朱允?小心,大明的触角可能要伸过来了。
朱允?摇摇头,没有放在心上。
大明自海禁之后,就收缩了对外的力量。
在大明的北面、西面、南面还有锦衣卫的探子,而大海却是彻底放弃的。不然,近在眼前的舟山群岛就不会成为倭寇的藏身点。
沿海卫所的战船少有大船,他们也没有远洋的经验,只能在近海搜寻,不可能进入深海,更不可能来罗、琉球。
何况,卫所很多军官都出自勋贵的门下,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执行圣旨的。
第四份情报说,册封朱允?的圣旨早就写好了,但是陛下压着迟迟没有宣布,已经引起一些流言,
有人认为,陛下还没有最终确定储君人选,
甚至有流言说,燕王朱棣也是备选之一。
朱允通微微颔首,这个好理解的,炼钢作坊爆炸拖延了一次,方孝孺的奏疏又拖延了一次。
至于朱棣是备选,这纯粹是胡说,他在候选名单上。
最后一份情报说,老朱曾派人去杭州传旨,要求朱允通写一份搭建炼钢作坊的方子,只是圣旨到的时候,朱允通已经“失踪了”。
朱允通合起情报夹,不由地叹了口气,
老朱如此大费周折地找我,这是担忧我呢,还是惦记我的炼钢作坊呢?
乾清宫。
朱元璋用过午膳,在前殿踱步,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
周云奇无声无息地跟在后面,他注意到陛下偶尔偶尔轻咳一声,但是比起前几日已经咳的少了,老皇的身体在缓慢康复,
入夏了,暑气渐盛,卷进来的风都带着温热。
走了几圈,朱元璋的额头出了细汗,这才收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