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进了书房。
“孩儿拜见皇爷爷、父王。”
朱标瞪了他一眼,
“你出宫就放羊了是吧?”
老朱哈哈大笑,
“你这是满京城请安吗?快进来吧!”
朱允?尴尬地笑笑,走了进去。
老朱拍拍右侧的位置,
“来,坐下。”
朱允?走过去,径直坐下。
朱标揉揉额头,没眼看了,这孩子也不谢恩,就这么大咧咧地坐了?
朱标指指奏疏,
“写了这么多,简明扼要地说说吧,为何不要印宝钞了。”
朱允?这才看到,那是自己的奏疏,
“孩儿的意思,并不是彻底不印了,只是建议暂停一下。等朝廷梳理清楚,重建制度,还可以再印。”
“至于为什么暂停,是因为现在发行宝钞的制度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改进的空间?
老朱笑了,
“过了一个年,说话都委婉了。上一次骂徽,可是很有气势的。”
朱允?正要继续,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一个风流公子哥出现在门口。
朱允?竟然来了,
“孩儿拜见皇爷爷、父王!”
朱元璋、朱标都点点头。
“炫儿,快进来坐。”朱标招手道。
朱允?和朱允?笑着互相点点头,
“二哥。”
“三弟。”
兄弟俩算是打了招呼,朱允?在朱标的下首坐下了。
“?儿,你继续。”朱元璋道。
朱允?咳嗽一声,
“现在宝钞是看朝廷的需要,朝廷缺钱了,就直接印了。
老朱他们有些疑惑,这难道有什么问题?
就是缺钱才印的啊,不缺钱印什么宝钞?
朱允?却说道,
“可是洪武八年开始发行宝钞,开始一贯宝钞兑换一两银子,而去年,应天府一贯宝钞才兑换二百五十文,折价了七成多。”
!!!
老朱和太子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宝钞竟然贬值了这么多。
朱允?听的云里雾里,压根不动老三为何要说这些。这些阿堵物,不该由户部去解决的吗?
朱允?继续道:
“不要说百姓,就是官吏都不愿意使用宝钞,甚至需要朝廷强迫才行。
“如果宝钞真的好,不用强迫,民间自会抢着用的,就像白银。”
“事实上,宝钞在民间兑换银子的价格却在不断贬值。
书房很安静,三个人都在听他说话。
“问题是,为何百官,百姓都不愿意用宝钞?”
“问题也可以是,宝钞为何贬值的这么厉害?”
朱标不由地问道:
“是啊,为什么?”
朱允?回道,
“父王,那就回到了宝钞的发行问题上。”
“现在的宝钞是因需印制,没有节制。’
“以后要有节制地印才行。”
朱允?皱眉道:
“三弟,如何节制?”
朱允?继续说道:
“这个节制,就是印制一贯宝钞,必须对应存在一定的财物。例如国库有一两银子,或者对应的财货,才能印这笔一贯钞。”
其实,他说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准备金制度。
大明现在宝钞为主,铜钱为辅,严禁金银交易的货币制度。
而朱允通希望朝廷能改为以白银、铜钱为主,宝钞为辅。以后海贸发达了,可以考虑建立金银本位,最后向信用货币转化。
但是,前者需要老朱能接受,
后者,只能等自己登基之后缓缓图之了。
“如果像现在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流通中的宝钞会越来越多,贬值会越来越厉害,这是一种对百姓的变相的税。”
“例如这个茶杯,现在一百文一个。可是百姓手中的宝钞天量地增加,这个茶杯可能很快就要三百文才能买到。
“物价过快地增长,对国家经济的冲击也不可估量。”
“宝钞多了,看似百姓的收入增长了,其实他们要花更多的宝钞来应对飞涨的物价。”
“同时,物价过快增长,导致经济不稳定,百姓不敢去开作坊,不敢花钱,导致经济的萎缩。’
“百姓一旦有了宝钞,会第一时间换成其他保值的东西,更进一步推动宝钞的贬值。”
老朱、中朱对视一眼,大概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朱标叹了一口气,
“?儿,你这么小能想到这么多,很不容易了。说明你动脑子思考了,还颇有见地。
朱允?低着头,心中醋意大升,说的什么狗屁,咱都没听懂。
朱标继续道:
“你说的宝钞带来的贬值、物价涨,对百姓的危害,咱的老师宋濂先生,还有宣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