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允要求的那种规则,
蓝玉负责的是卫所的考核,只见他从身后拖出一个箱子,
“陛下,臣已经制定了卫所考核细则的初稿,并请朱允通殿下审阅过,初稿全在这里。”
箱子足足有一尺多高,两尺多宽,
众人都吓了一跳,蓝玉老贼怎么搞了这么多?
再看看自己的那薄薄的小册子,他们心里都在打鼓。
相比之下,自己好像没有认真做事。
重新制定考核细则,本就是朱允提出来的,有他把关,卫所的应该没问题了。
他们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就和太子申请,请东宫的三殿下施以援手了。
周云奇招呼两个太监,将箱子抬到一边,将里面的奏疏一册一册拿出来。
朱元璋看的头皮发麻。
这么多,朕今晚要看到什么时候?
他随手拿起一本,是卫所指挥使的考核细则。
翻开看了一眼,当即被吸引住了。
职责分的很了几个大类,
分了军事管理、人员管理、屯田、地方治安、禀报军情、执行朝廷命令……………
每个大类下就是具体执行的要求。
几乎都是可以用数字规范的,
尤其是人员管理、屯田这两项,几乎条条款款都能用数字考核,
绝不存在模糊的空间。
朱元璋又翻了一本,是卫所同知的考核,也是大同小异,做的十分细致。
最大可能地杜绝了打人情分的情况。
朱元璋微微颔首,
“蓝卿这个好!很细致,很扎实,也容易执行。”
众人纷纷看了看蓝玉,请朱允通殿下指导了,效果果然不同。
要不,咱向太子请示一下,请殿下也给咱提提意见?
除了徽低着头,其他官员又看了一眼太子。
太子正襟危坐,老僧入定一般。
朱元璋咳嗽一声,
“细则先放下,等咱看了之后再讨论。”
“今天先说一下盐政。”
“朱允?提出了一种新的制盐方法,大家议议可行吗。”
众人都心头一惊,怎么又是他?
不过是盐政,几本都与自己无关。
他们有些幸灾乐祸地看向户部尚书赵勉,还有那个瘦竹竿杨兆兴。
周云奇拿出奏疏,重臣们传阅起来。
盏茶过后,众人都看完了。
朱元璋问道:
“诸卿,如何?”
重臣们仔细思索,觉得晒盐法有可行性,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新的方法,他们也心里没底,
于是,众人的目光都落在都转运使杨兆兴的身上,
这个人才是专业的。
唯独蓝玉信心满满,?儿提的建议,那有什么问题,肯定可行!
可惜他是主管军事的,不方便第一个出来发言,只能跟着赞同的官员打打顺风局。
“杨兆兴,如何看?”
朱元璋点名了。
杨兆兴有些激动,
“陛下,三殿下的构想匪夷所思,实在精妙无比。
他人长的很瘦,声音却十分洪亮。
整个大殿都是他的声音在回荡。
“陛下,相比煮盐法,平滩晒盐法完全利用阳光、风力,不需要柴禾、煤炭,花费小,产出大,是利国利民的绝好方法,臣认为应该尽快推广。”
“陛下,还有一个月就开春了,臣相信,这个春天的产品旺季,朝廷必然迎来一次盐业的大丰收。”
重臣们都有些懵,有这么厉害吗?
詹徽疑惑道,
“杨都运,这个,什么晒盐法,这么好用?”
杨兆兴回道:
“尚书,春季的收获会证明下官的判断!”
“三殿下的构思看似简单,其实,如果让盐丁自己慢慢积累,摸索,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演化到殿下目前构思的状况。”
???
!!!
重臣纷纷看向蓝玉。
杨兆兴投靠朱允?了?
这夸奖的太不要脸了!
只见蓝玉红光满面,不断点头表示附和。
杨兆兴很坦然,因为他说的是自己的切实感受。
误会就误会吧,等初夏统计出产盐的数据,咱就拿来打你们这些老贼的脸。
朱标嘴角挑起微笑,他已经看出了平滩晒盐法可行,杨兆兴并没有夸大。
自家的孩子如此优秀,老父亲与有荣焉!
朱元璋扫视群臣,
“诸卿,认为可行?”
户部尚书赵勉自然要支持下属,
“陛下,臣附议,当尽快推行!”
礼部、工部都附议支持。
吏部尚书徽却道,
“陛下,是否先挑选一二盐场,试行之后再推广?“
老朱捻着胡子,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