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百二十四章男歌手穆凡清(第1/2页)
可制作吉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从海外进来了几种胶水,琴铉以后,有的厂家就拆了吉他研究,然后试着跟风制作了。
现在吉他卖价是六十金币,虽然吉他比一开始制作的时候跌价了不少,可利润也是可观的。
別人家的吉他卖四十金币,但他家制作吉他日久,老袁头耳朵有了特殊功能,吉他那里出了毛病导致音质欠佳,他能准确的发现,从而做出改进。
別人家的吉他有缺陷,因为经验欠缺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也不多管闲事。
这样,他家吉他都是一等品,別人就没有这能耐了,一把卖六十金币也是可以的。
过寿请不请草台班子,老袁头是不愿意的,除了袁康愿意,娘亲和二娘都是狂热的音乐发烧友,都愿意请草台班子。即使是没有亲友,自家独享班子的演出也愿意。
有个在万家镇新成立的草台班子,成员男的是六个,女的是两个,也没有谁是台柱子。
她们班子新成立三个月,十分想买一把吉他。
刚成立的班子没有名气,十天里六七天也没有人邀请,即使是有人来邀请了,价钱也出的特别低。
每次演出一场赚到的钱,每人也就合半两一两的银子。
万家镇的人虽然富有,可家里有事请草台班子来歌舞,都愿意去京城请班子,因为京城的班子,经常看净歌苑的歌手演出,无论唱歌还是伴舞,和宫廷歌舞团学的大差不差。
可她们远在万家镇,想去净歌苑学习,还得搭路费,还得买净歌苑的票,八个人的班子,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车票门票加吃饭,也没钱啊。
她们想购置一把吉他,可攒了许多日的钱,也只有四十个金币。
吉他是草台班子的标配,有的草台班子,现在都有了单簧管和小号了。按说他们可以买別人家出产的吉他应急,可她们对老袁家的吉他情有独钟,宁买贵的不买质量次的。
她们听说袁大人的父亲要过大寿,就自荐去唱堂会。
她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带头的男青年名叫穆凡青,他就找上了门来,想免费的给老袁头唱一堂,实际上是想在他家作坊买个吉他。
在他家直接买最好是便宜一些,四十个金币入手是预期。
穆凡清冒冒失失的上门来了,袁康的父亲一听,自己顶着个卖国贼的帽子,这几年好不容易人们忘掉了,过个生日,自家人关起门来弄几个好菜好酒就行了,还唱什么堂会啊?
如果过寿大张旗鼓,唱了堂会,一下子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看热闹的再把他卖国的事情提起来,那不就得不偿失了吗。
他们免费献唱还有个目的,就是想以四十金币的价格买吉他,那就更不用他们了。
“俺们家小家小户的,可请不起堂会,不要。”
看老袁头回答的挺干脆,穆凡清陪着小心说;“我们几个给您唱堂会是免费的,我们也不想在你家里吃饭,唱完了就走人了。如果唱的不好,吉他也不买了还不行吗?”
“不行,我怕大张旗鼓的过寿,不但过不好还折了寿……”
他们看老袁头怎么说也不答应,他没有办法,就找到了袁康想在他这里打开缺口。老头这里不行,不见得袁大人这里也不行,万一袁大人同意了呢?
他未来班子出名这些人坐过各种努力,连脸皮都变得厚了不少。
他主动地说:“袁大人,我们想给你家老爷唱一次堂会,是不要报酬的那种,也不需要管我们的吃喝,当然,我们是有私心的,就想在你家便宜买个吉他。”
“你看看,别的班子都人手一把了,可我们许多人都没有一把啊,没有家伙什让人看不起?”
“不就是一把吉他吗,四十金币就四十金币了,我做主卖你们一把。”
袁康知道底层人的艰难,刚刚创业,没有资金没有人脉,还没有名气,六个人六张嘴除了唱歌还得吃饭,不就是一把吉他吗,不就是四十金币吗?看他说的可怜就答应了。
穆凡清很高兴,就在袁康的允许下四十金币买了一把,几个人试着弹了以后非常满意。
可他是知恩图报的性格,到了老袁头过寿这一天,还是带着班子上门了。
这好,袁康也没有请什么宾客,他父亲也没有张扬,一妻一妾就鼓捣了一桌子菜,鸡鸭鱼肉都有。没有宾客,没有別人家的吹拉弹唱,只是袁康和娘亲二娘觉得缺点儿什么。
穆凡清的班子,因为有了吉他,昨天有人请了去唱堂会,表演了一场赚了两个金币。
几人看老袁头也不撵他们了,两个女人更是期盼他们唱起了,袁康也让她们放松,稳定一下情绪就开场了。
六个人演出的热情高涨,唱起来并不敷衍,而是发挥了她们的最高水平。
老袁头也鼓了几下掌,一妻一妾拍红了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