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悄然生长。
在江一一的刻意引导下,稷下学宫的教学并非铁板一块。那三百名来自蓬莱的“元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侧重和理念。
江木,这位博学的老者,认为“礼”与“德”是维系族群的根本。他强调长幼有序,尊师重道,认为人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进而安邦。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崇尚秩序与道德的学者,形成了“儒”家的雏形。
另一位名叫“墨翟”的壮汉,他本是工匠出身,精通机关器械。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兼爱非攻”,互助互利。他带着一批弟子,专注于研究更实用的工具、更坚固的城防器械,并主张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奢华。
还有一位对耕种极有天赋的农师“神农氏后人”,他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人族的根本在于农耕。他带领弟子研究四时节气,改良谷物,试图让天下所有人都免于饥饿。这是“农”家的思想。
更有甚者,开始研究江一一所传“格物”之学,试图从天地万物的运转中,总结出普适的“法”与“理”,并主张以此为准绳,来管理人群。这便是“法”家的萌芽。
儒、墨、农、法、医、工……
新的“百家争鸣”的种子,竟然在这小小的山谷中,被江一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全部播撒了下去!
她不偏袒任何一家,甚至鼓励他们互相辩论。
稷下宫的广场上,经常能看到江木的弟子与墨翟的门人,为了“礼”与“利”哪个更重要而争得面红耳赤。也能看到农家的学者与工家的匠人,探讨如何结合彼此的知识,制造出更高效的耕作机械。
江一一只是含笑看着这一切。
她要的,不是培养出一批唯她之命是从的信徒。她要的,是培养出千千万万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只有当人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的、多元的思想文明,他们才能真正地站立起来,不再是任何神魔的附庸。
然而,这股新生文明的“气”,虽然被阵法遮掩,但其汇聚的速度实在太快,其本质也太过独特,终究还是引起了“本土神灵”的注意。
这一日,山谷所在地域的土地神,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小老头,从土里钻了出来。他看着山谷内那股让他感到既亲切又陌生的冲天“文思之气”,满脸的困惑与震惊。
“怪哉,怪哉!此地不似仙家洞府,也无妖魔气息,为何会有如此浓厚的人道气运汇聚?而且……这气运之中,竟蕴含着教化之功德?”
他只是最低阶的神祇,看不透山谷的虚实,更不敢擅闯。犹豫再三,他化作一道流光,向着自己的上司——此地的城隍庙,飞奔而去。
他要将这件“怪事”,层层上报。
稷下学宫的宁静与低调,即将迎来它的第一个挑战。而江一一,对此似乎早有预料,她的目光,平静地望向了山谷之外,深邃而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