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治就好。
    我们一般来说,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每一个法有它的对治,但是净土法门这个一相三昧,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障碍,皈依阿弥陀佛,这样一个以一念来抵万念的法门,它的特点就是容易专注,容易专注就容易成就一心不乱,就容易跟弥陀感应道交,而得生彼国。
    也就是说,我们能念的心是这个的浊乱,你要广泛的念一切佛,你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你倒不如专心念一尊佛,你能够因为一心归命,反而能够成功。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来说明,这个公案是出至于《念佛法要》。
    在清朝有一个居士叫钱翼山,这个钱翼山居士,他在城里面开一间酒店,卖酒也卖肉,杀鸡杀鸭,每天生意做得很好,所以杀了很多众生。后来接触佛法,也开始念佛,就感到这个杀生不好,就把酒店卖掉,做其它正当的生意,也很虔诚的念佛。念了几年以后,突然间他最小的儿子死掉了,大家就讥嫌:你看,说造杀业不好,你看你造杀业的时候没事,你现在开始念佛了以后,你儿子死掉了!这个世间上哪有什么感应呀、哪有什么佛菩萨可言!这个钱翼山他念佛,儿子虽然死掉,但是处之泰然,照样念他的佛,完全不为逆境所动,照样一心皈命阿弥陀佛。
    到了第二年,又念了一年,他的太太也死掉了,在书上说他念佛如故。他太太死掉,对他的打击很大,但是他不改变他对弥陀的皈依,他对佛号的所缘境,照样的皈依,念佛如故。
    到了第三年,他自己生病了,这个病还吐血,可能是内出血吐血,书上说念佛益盛,念佛更加的专注、更加的炽盛。后来,到了临命终之前,他突然间神识昏昧,他觉得没有办法专心,他本来念得不错,临终的时候业障现前,神识昏昧。他本来想燃指供佛,消自己的业障,但是旁边助念的善知识说:业障现前,这个不是色身有问题,是你心中有杀业罪业,你倒不如把燃指供佛的心,好好的忏悔、发愿,你在一心皈命阿弥陀佛之余,兼修忏悔法门、兼修发愿法门来得实际,比你用这个燃指供佛更为实际一点。
    他就听善知识的话,他在念佛之余,又忏悔、又发愿,诶,果然他神识昏昧的情况,就慢慢的消失掉,就像乌云,太阳一出来就消失掉。后来他在大家的助念当中,突然间打开眼睛说:吾已游净土,见无数莲华,吾坐其中,乐不可言!他说我在念佛当中,已经神游净土,我现在这个身体在这个地方,我的神识已经神游净土,而且看到莲华了。诸位要知道,临命终的时候,看到佛陀的正报、看到净土的依报,特别是看到莲华,这都是往生的瑞相,而且他发现自己在莲华当中,而且乐不可言,结果就往生了。
    你说这个钱居士是一个浊乱众生,他一生当中还造了很多的杀业,中年以后才开始念佛,你说他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地藏王菩萨,他今生肯定没有成就。
    他为什么成功?就是他专一,他愿意把他剩余的精神体力,专注在一个佛号上,所以他成功了。所以为什么要专念阿弥陀佛?从能念的心来说,你容易成就一心不乱,而成就一心不乱是临终跟弥陀感应的一个重要条件。你这个所皈依的境,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后天一个,我保证你脚踏两条船,一事无成。
    所以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约着能念的心,你容易成就一心不乱。当然约着所念的佛,也有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次再说明。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我回答三个问题。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什么叫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请举例说明。
    答: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句话是印光大师在描述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感应道交的一种状态。这个要举例子不容易,因为这是不思议境,我们勉强用日常生活来加以譬喻:
    说众生的心是苦恼的,佛的心是功德的,这两个心感应在一起。诸位你做厨房的时候,使用过电饭锅吧,电饭锅一定要有电,才能够产生煮饭的功能,但是电饭锅本身没有电的,你要把电饭锅的插头插在插座上,才能够招感电。电饭锅的插头插上电力公司的插座,我们讲电力公司是一个很大的能量,没有错吧!电饭锅是没有能量的,它没有能量你就不能煮饭,你必须仰仗电力公司的加持,它是一个很大的能量,那这中间要有一个桥梁,就是插头。这个插头就是佛号,电饭锅就是我们众生的心,电力公司就是佛大威德的心,这样的譬喻,你体会一下就会知道。
    诶,我的心是苦恼的,佛的心是功德的,那你要靠这个佛号的桥梁,才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个即就是说:就着众生的心,直接进入到功德的大海,是这个意思。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答:这个我们刚刚有说过了,你要能够提前往生,那你要净业成就。我们一般的往生,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