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随念往生,那是不能提前的。你今生活八十岁,你还得把八十岁受完,才能够走;你是活七十岁,你七十岁才走。如果你是净业往生,那你今生的业不一定要完全受完,你可以把它递夺过来。这个公案很多的,你看在《高僧传》里面讲到一个出家众,他持戒修福非常精进,后来他起了一个非常上品的瞋心,他从今生人的果报,直接转成一条蟒蛇,没有经过死亡,就以一个人的身体,直接变成一条蟒蛇的身体,因为他蟒蛇的业太强了,他今生人的业还没有受完。
诸位学过唯识学就知道,业力的起现行,是强者先牵,不是先来就可以起现行,看哪一个力量强,各凭本事的。虽然你现在释放人的业力,但是如果你创造另外一个业力,这个业力超过你之前的业力,它马上把它取代过来。这个就是阿赖耶识在得果报的时候、这个业在得果报的时候,是看哪一个业力强。
你今生创造一个强大净土的业力,你前生虽然生死业力还在,但是那个业力已经羸弱了,你可以提前走了。
在《念佛法要》中很多的念佛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古德在当中批注说: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念佛三年往生?刚好他的寿命都是三年吗?不是的,因为他净业成就了,他刚好三年净业成就。祖师大德说:一个人长时间住在厕所旁边,闻到臭秽的味道,你现在要引导他到王宫里去住,他恨不得早点走。虽然你净业往生,你也可以选择我不要急着走,也可以,但是大部分都会提前走,这是人之常情。你在厕所住久了,你总是早点离开早点好,你在娑婆世界待下去,你等于是浪费时间嘛!你也不能亲近十方诸佛,修善法也有限。你倒不如到净土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亲近十方诸佛。
所以大部分净业往生的人,都会提前先走,娑婆世界的生命他不要了、他放弃了,但是那得要净业成就。我们这种随念往生的,就只好等到最后一天了,先培养正念。
问:法师上课的时候提到,初地的菩萨要用智慧引导慈悲,初地以后的菩萨以慈悲引导智慧,可否举例说明。
答:一个是智慧的引导,一个是慈悲的引导。在座的诸位应该每一个人都受过菩萨戒,换句话说,你心中的愿力有三个: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断恶、修善偏重智慧,这个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是属于智慧,属于上求佛道所收摄;这个誓度一切众生,是大悲所收摄。
我不知道诸位遇到事情,是如何取舍的,但是一般来说,如果你出家时间不是很久,你遇到度化众生的因缘,刚好有人来请你讲经、有人请你做什么事,有利他的事业,到底你要不要答应?
你在佛前发愿要誓度一切众生,但是我这件事情做了以后,妨碍到我断恶修善,我要不要做?你会成就功德,但是你也会产生过失,你要不要做?
根据我对《瑜伽菩萨戒》的理解,如果是初心菩萨,你要拒绝。初心菩萨偏重在自利,理性的成分多一点。如果这个利他不影响我自利利他,不影响我自利的可以。如果是老参就不同,他有一点点自在力了。
所以这个菩萨道,说实在的就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有些事情是牵涉到对错,这样子做绝对是错、这样子做绝对是对,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很难说对错,就是你取舍的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我自己有这样的体验,我们讲现在的台湾佛教,有人间佛教跟净土佛教。一般来说,净土佛教的大德,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你看忏公师父、广钦老和尚,特别到晚年的时候都非常保守,几乎都是息诸缘务,为临终的正念做最后的冲刺。其实不只是现代,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亦复如是,蕅益大师五十七岁往生,我记得他往生前三年就上山了,然后就没有下来,往生前三年就做最后的冲刺。
人间佛教因为没有往生的压力,反正他来生要继续轮回,所以你看它的事业就做得很大,他的道场盖得也多,他跟众生结的缘也广,那他为什么敢这么做呢?因为他没有临终要跟弥陀感应道交的压力,反正我来生是准备要轮回的,我今生要赶快积集资粮,他的重点不在培养正念。
我们不能够说谁对谁错,这个成佛之道就是你的取舍。但是正常情况,初学者要偏重智慧是对的,因为你不重视智慧,你这个大悲心夹杂爱见烦恼,你在造善业的时候,你夹杂着爱见烦恼,你就很难避免不产生过失,很难避免。所以这个安乐果报现前的时候,你也要付出一些痛苦的代价,就会带一些罪业,而且你不求生净土,也有退转的危机。
所以说,到底你是要用智慧来引导,或是用慈悲来引导?以现在的佛教界是各走各的,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如果你要求生净土,你有志于求生净土,一般来说,到晚年的时候,你要开始收心了。
前面的几年好好的学习;中间几年好好的利他,做执事也好、讲经也好;到晚年的时候,愈到临终的时候,你愈要小心,这个时候一定要低调收心,因为你临终的正念是不能有差错的。
所以一般求生净土的人,到晚年的时候他非常小心。就是说,你所设定的目标,会影响到你今生的布局,是这样子的。就是说你到底希望你来生怎么样?如果你来生是要到净土去,那你晚年不收心,你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你到晚年的时候,愈用愈复杂,跟众生的缘愈结愈深,那你就完蛋了,这件事情麻烦就大了,那跟你往生的正念相冲突、跟你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相冲突了。
所以到底该怎么做,就看你的目标在哪里。
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