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相貌有一点痛苦的感觉,还有点挂碍。这当中有一些病痛,从他的表情上看,他往生的因缘不是非常非常的好。
另外一个,这个禅宗的往生了以后,隔年我也看到我们修净土宗的一个法师往生。这个净土宗的法师,他本身是念佛、讲经,主要这两个。平常就是念佛、拜佛、讲经,他平常很少打坐。到临命终的时候,他也是得癌症,他是胃肠癌。当然癌症末期的时候都有病痛;他刚开始,我们还没有助念之前,我们感觉的到他脸色也是有一些病痛的干扰。当然身为净土宗呢,他平常对弥陀的圣号就有一种强烈的皈依的心。
我们所有的同学就把他围绕起,我们那个时候是净律学佛院第一届的同学。大家就念佛,一开始就为他开示,说老和尚啊,你现在的身体已经不能再使用了,你应该要以一种皈依的心,忆念弥陀的圣号求生到净土去,把今生的这个臭皮囊放下。当我们同学在为这个净土宗的法师念佛的时候,我自己在旁边看得很清楚,差不多只有十五分钟而已,他的脸色开始有变化;就是他那个心已经随顺我们的佛号而转,就是相应,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他的心跟我们的佛号相应。
当然跟佛号相应以后,弥陀的本愿就开始加持他了。他的脸色本来是很苍白的,后来慢慢慢慢转成红润,而且带一点微笑。最后,念了大概几个小时以后,他的手就动一下,他希望我们能够把他扶成吉祥卧;我们同学就把他扶成吉祥卧,没有多久他就在吉祥卧中往生。我们那个时候的同学,我们同班同学那个时候正式毕业有六七个,都在现场看到,后来大家事后讨论,都很多感慨。
就是禅宗的大德,其实他本身以自己的力量来说,他修持得不错;但是在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账。就是说,我们今天在临命终的时候,它是把你无量劫的业力都拿来算。所以你今生薄弱的这种心念力量,假设不仰仗弥陀的摄受,我们的确很难跟无始的业力抗拒。修净土的法师,我们看得很清楚,刚开始他也是有障碍,但是当他跟佛号相应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到佛的功德在摄受他,他的身心开始变化。
所以,我们今天在选择弥陀的圣号,有两个理由:第一个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光明的摄受,使令我们现生消除罪障,消灾免难。第二个阿弥陀佛的圣号有弥陀本愿功德的摄受,能够使令我们临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个就是我们在十方诸佛当中,选择弥陀的圣号当我们的本尊的理由。
甲五、具缚得生疑
我们再看甲五、具缚得生疑。我们先看征问的地方:
乙一、征问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的目的是要求生净土,但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杀盗婬妄的罪业是如此的深重,而且我们内心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负面的思想情绪、烦恼。西方净土本身是一种清净庄严的果报,是离开三界的。那么身为一种具足烦恼跟罪业的凡夫,怎么能够去求生到清净的国土去呢?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因缘来问难。
我们看乙二的释疑,看这个怎么回答:
乙二、释疑
有两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
我们在成佛之道当中的整个修学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仰仗自力,这个自力当然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力。第二个是仰仗佛力,这个仰仗佛力,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心力,也包括佛陀的加持力,自他的两种力量。
我们先看自力的修行:
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那么首先我们讲到以正常的通途的圣道法门,圣道的修学当中,在《菩萨璎珞经》上说,我们一个生死凡夫,刚开始是不识三宝,不知善恶因果。如果我们今天回想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的内心可以说是颠倒的,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东西南北。不知道东西南北,我们的内心就跟着感觉走,我现在的心情想要做什么事,你就去做了。我要做这件事情,你内心当中也没有任何的标准,来衡量这件事该做不做,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见。没有正见,就跟着自己的经验,或者就跟着自己的感觉来做一些事,可能是善业,也可能是罪业,反正你自己也搞不清楚。
当然,过去的善根的引导,我们慢慢的就跟三宝接触了。三宝接触以后,发了菩提心,在整个修学当中,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持戒。那么当我们刚开始归入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