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集《净土十疑论》(第1/2页)
    净界法师讲解
    《净土十疑论》,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好,大家请放掌。
    学人这次很欢喜有这个殊胜的因缘,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净土十疑论》。基本上,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每一个人学佛的因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是在顺境的因缘来修学佛法,也就是说,有些人过去生有一些布施、持戒的善业,所以他今生有一些安乐的果报,那么从安乐的果报当中,他对三宝生起了信心皈依了三宝。但是有些人是在逆境的因缘而皈依了三宝,也就是说可能有些人,他过去生当中造了一些罪业,所以他今生有很多的逆境、障碍,这个障碍的刺激,他也皈依了三宝。
    所以我们拢总来说呢,在整个佛弟子的因缘当中,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因缘是有差别,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共同点,就是我们学佛的目标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的一个根本的目标,就是希望离苦得乐,我们希望能够透过佛法的修学,使令我们今生的生命,乃至于来生的生命,能够离开痛苦而得到安乐。在这一点的目标上,我们每一个人是相同的。
    那么谈到离苦得乐,我们就必须要先确认痛苦的根源在哪里?因为我们不知道痛苦的根源,我们就不可能把痛苦的根源消灭掉,所以离苦得乐就变成不可能。当然我们从自己生命的经验当中,我们会知道,比如说我们今天没有饭吃,我们感到痛苦,或者是有些不如意的境界出现,我们也会有痛苦的感受出现,但是这都不是痛苦的根源。
    从佛法的教授里面,佛陀告诉我们,整个生命当中痛苦的根源在于生死的流转。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三界得一个生命,每一次的受生就会累积很多很多的痛苦,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源,是生死流转的痛苦,它对我们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最为久远。所以佛陀在《法华经》上说啊,三界的生命讲一个譬喻,就像是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佛陀的智慧,他提醒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在三界里面得一个生命体,不管你是一个人道的众生,或者你是一个天界的众生,或者是一个畜生道的众生,这个生命的本质就是一个火宅,它就是一个起火燃烧的房子。虽然我们过去生有一些善业,这个房子当中有一些可乐的资具,但是这个起火燃烧的房子的本质是不能改变,就是你在三界得一个生命体,你就必须要受老病死的这个大火的燃烧。所以受这个老病死痛苦的逼迫,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我们在三界的房子当中,可能有一些美好的资具,美好的眷属,但是这个房子是起火的,这个是不能改变的,无常大火。所以身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应该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当我们想到要离苦得乐的时候,那么解脱三界的生死,就是如何从三界的生死当中解脱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因为当我们三界的流转不能够解脱,那离苦得乐,我们永远不能做得彻底。当然这讲到一个修行的根本。在我们离开三界的生死的方法当中,在大乘的经典当中,我们有两个差别的传承:
    第一个,我们选择自力的法门。祖师说的,所谓的圣道门,就是我仰仗我内心戒定慧的观照力、调伏力,来消灭三界的一个因——所谓的无明。那么仰仗自己的戒定慧来断除烦恼,而出离三界,这样子的一个方法,我们叫作“难行道”,因为它不是一生一世能够完成的。
    第二个,就是我们仰仗佛力的方法。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到净土去,那在个清净的环境当中,修习戒定慧,在净土而完成我们内心的戒定慧圣道。因为这个法门是今生能够成就的,所以祖师叫作“易行道”。
    那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一个解脱生死法门,就是净土的易行道法门。这个《净土十疑论》,它是用一种问答的方式,智者大师以十个问答的方式,把整个净土的因果,一个差别的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使令我们能够真实的对弥陀的功德,生起断疑生信的一个目的。
    好,我们看今天的讲义:
    《净土十疑论》导读
    这个“导读”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们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是提出一些扼要的文字来说明,并没有把《净土十疑论》的全部内涵标出来,它是一个删繁取要的一个导读。
    甲一、舍离众生疑
    那么我们首先看第一个,第一个疑问,就是“舍离众生疑”。首先我们看征问的部分:
    乙一、征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消文、消释。
    三世诸佛跟十方的菩萨,他们的内心是以大悲心为他的事业。在佛法的传承当中,有小乘的佛法跟大乘的佛法:小乘的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