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这个人的果报是不决定,它不是经常这样子的。所以叫“自性空”。自性空呢,你念头一动,就因缘有。
“自性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个空性,佛法讲空性,简单的讲就是——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这就是空性。生命是可以规划的,从自性空的角度就是,比如说我来生希望做一个国王,这件事可以规划,因为国王的果报是因缘生,你只要把成就国王的因地具足了,你来生就能够做国王。
生命的十法界的果报,都是可以透过我们的造作规划而出现的,所以生命是没有决定性的。不是说你今生是人,你来生也是人,生生世世都是人,不管你造善造恶,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这样子讲的话,这个生命是有自性;有自性的时候,我们造善造恶变成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能改变一切事情。但是不是这样子,
生命的本质是空,因为空,所以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你来生想要出现什么果报都有可能,你来生想到三恶道去,也可能;你来生想要现出天的果报,你很羡慕诸天,他也不用工作,衣食自然,身体健康,身体放大光明,有五种神通,那也是可能的。你只要把成就天的因缘具足了,这个果报就出现。我来生想要到净土去,也可以。你把成就净土的因缘具足了,净土就出现。所以当我们讲到空的时候。
其实空跟因缘有,是同一个东西,它不能分割的。
因为一切法空,所以因缘法才能够建立。如果一切法不是空,是有自性,那因果就不能建立了。因为你是个人,你永远是人,你造善造恶永远是人,那么这因果就不能建立了。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自性空,所以因缘有;因为因缘有,所以自性空。所以这个诸法的实相,它是空有同体的,同一个东西。所以这个地方他引一个《维摩诘经》的说法: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
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那么身为一个菩萨,他的智慧,他同时观照到十方诸佛的国土,这种清净的国土跟这个众生杂染的国土,本性是毕竟空。虽然毕竟空,但是在修行的时候,他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他在因缘当中,不断的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因为空性给菩萨的观念就是: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生命是可以透过我们的努力去创造的,去改变的。
所以当菩萨看到空的时候,他不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是当我们了解空以后,我们知道,生命是可以透过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的,生命是可以创造的。所以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所以我们观察到空,事实上空性是很积极,有积极的一面。
那么这样子讲,我们把诸法实相的空性跟因缘,这两个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说完以后,我们看第三段的总结: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嗔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那么基于这样的一种诸法实相,三世诸佛在演说佛法的时候,都要依止两种的真理:一个是真谛理,一个是俗谛理。真谛理是观察一切法的本体,所谓的空体,是无自性的空体。但是佛法也强调世俗谛:因缘。你有不同的造作,它就有不同的果报出现。所以当我们在谈论空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了因缘的假名、假相、假用。当我们讲空的时候,而忽略了假名、假相、假用的因果,那么这个空就错误了。所以说呢有智慧的人,他知道在因缘当中,炽然的厌离娑婆而求生净土。虽然真实的通达自性不可得,但是在取舍上,还是应该要远离杂染的因缘,而亲近清净的因缘,这才是所谓的“心净佛土净”。
愚痴的众生,他听到空的时候,为空所系缚,他心就停在空的地方。他不知道空有另外一面的因为一切法空,所以一切法有无量的可能性,这种因缘。所以有些人他听到空,由空所执取,对空执取;有些人听到有,就执取有。他不能把这个空有同时的观察,而达到平衡。“不达此理,横相是非”,就是经常会错谬因果。那么“瞋他求生净土”,一方面耽误了自己,一方面耽误了别人,很容易就会造成一种谤法的罪人,落入邪见外道。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佛法的修学当中,其实我们应该要注意因缘;所以《法华经》上说,“佛种从缘起”。我自己学习空性,我觉得佛陀说空是有积极的一面,其实佛法讲空,它的讲空的目的,是要显一切法因缘生。讲空,不是佛陀的本意,佛陀讲空,是为了要建立十法界的因果。因为一切法空,因果才能够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因缘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今天学《法华经》,《法华经》当然是大乘佛法最圆满的一个教法。《法华经》它强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