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修行的概念就是: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当然真实的谛理,一切的圣人内心是安住在我空、法空,所以内心当中他没有这种取舍的波动。但是一个人要悟入真实相,一定要有方便门。比如说这个房子,我们这个讲堂,如果没有那个门,我们不能进到讲堂;所以门本身不是讲堂,但是你没有经过这个门,你就不能进入到讲堂。佛陀的说法,是施设种种的方便。
    比如说,这个文字就是个方便,佛陀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陀觉悟了空性的真理,但是这个真理的信息要传递给众生,他必须要假借文字。因为人跟人之间信息的沟通,是假借文字。所以佛陀把这个圣道的真理,放在文字里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字有圣道的力量在里面。那么当我们一个凡夫把这几句话在心中思惟的时候,就能够从文字的理解,而转成内心的智慧。所以我们刚开始也是假借文字的理解,才能够真实产生观照的智慧。
    所以当我们忽略了因缘,我们不可能修学圣道;因为你离开了因缘,你没办法修行。说是皈依三宝,当然三宝是“理体三宝”,“理体三宝”在我们的心中,“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但是当我们每一个人踏入三宝的时候,都是要假借“住持三宝”,就是事相的三宝,我们应该要假借唱唱炉香赞,做做义工,就从这些因缘当中跟三宝结缘,慢慢的再听闻佛法,明白生命的道理,从生命的观察开始自己提升自己,调伏自己的烦恼。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有方便门,就是有一些方便门,才能够悟入真实相。
    我们净土宗的一个祖师叫彻悟禅师,彻悟禅师他本来是禅宗的一个大德。他师父在往生了以后,把禅宗的道场乃至于禅宗的法脉,都交给了彻悟禅师,希望他继续把这个禅宗的法脉延续下去。后来彻悟禅师大家都知道,他后来修习净土法门,改成念佛。改成念佛以后,他就下定决心要跟大众做一个白告、表达。他就把大众集合起来,他说,我以前是修禅宗的,但是我现在开始念佛求生净土;如果有人愿意跟我走的,我们就离开,你愿意参禅的,你就留在这个道场。
    他讲完以后,他几个禅宗的师兄弟就出来讲话了。他说师兄啊,师父看你很高的根性,把祖师的位置留给你,你现在要放弃禅宗。好,我问你一句话,你答的出来,你现在可以离开。当然这个禅宗也是一个通达实相的一个宗派。他师兄弟就问他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的话。那么娑婆世界是梦幻泡影,极乐世界也是梦幻泡影,都是一场梦。因为大家都没有离开无明,都在无明大梦当中。那么这两个都是梦,那你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的梦,到极乐世界那个梦去呢?没有意义。就以这个梦幻泡影来问难净土。
    彻悟禅师说啊,没有错。我们今天到净土去,其实我们内心当中是带业往生,我们心中还是有无明,我们还是在梦境当中,还是一个颠倒众生。但是这个梦不同,有两种不同:
    第一个,娑婆世界的梦是一种苦,痛苦的梦,是一种恶梦者也,极乐世界是好梦者也,这个梦有苦乐的差别。因为你在娑婆世界的流转,我们生生世世必须要受到老病死的刺激干扰;所以娑婆世界的梦是恶梦,极乐世界是好梦。这第一个不同。
    第二个,娑婆世界的梦是添梦,添就是增加。极乐世界的梦是醒梦,它有醒梦的功能。也就是说呢,当我们今天选择在娑婆世界流转,我们这个流转生生世世,越流转越颠倒了。极乐世界刚好相反,当我们今天选择极乐世界的时候,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当然是非常庄严。但是我们读《阿弥陀经》,一定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心去受用极乐世界的功德,“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极乐世界的安乐果报有一种清净的力量,它能够引导你念佛、念法、念僧,它有醒梦的功能,他有引导你趋向于圣道的一种功能。
    所以说,虽然留在娑婆世界它也是一种因缘,极乐世界也是一种因缘。但这两个因缘有苦乐的差别,也有染净的差别。所以身为一个有智慧的众生,我们应该在这因缘当中善知取舍。应该是这样子。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故事里面有一个叫文昌帝君,诸位可能很多人听过了。文昌帝君的故事,它是说在周朝,他在周朝的时候,当然我们讲春秋战国了,他都是一个读书人,苦读圣贤之书,久修圣贤之道。所以他在整个周朝当中,做了十七世都是读书人,在朝廷上做官的,是一个好官,积集很多的善业。那么到第十八世的时候,这个当中是一个生命的关键点。
    文昌帝君在第十八世的时候,他是到了汉朝,他是做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汉高祖他有两个夫人,主要两个夫人,一个是吕后,就是所谓的皇后吕后,第二个就是汉高祖宠爱的戚夫人。因为汉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吕后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心机,有谋略的人,她帮助汉高祖很多很多的因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