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谓的现在,因为你在讲现在的时候那个已经过去了,就像那个流水;我现在很快乐,我是在形容我前一刹那的生命。但是生命它不是停止的状态,诸位要知道,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断的流动,不断的流动。所以事实上从佛法的角度来观察生命,没有所谓的现在;当你说现在的时候,那个现在已经过去了。当然这样的观察是一种微细的无常,细分的无常,叫刹那无常。
那么我们从无常的观察我们知道,哦,原来生命是自性空的,它是随顺一种业力的力量,不断地释放、不断地释放……。当这个业力消失的时候,这个果报就消失了。然后另外一组的业力又表现出来,它要释放一种力量,你可能是善业,就是尊贵的果报;也可能是罪业,卑贱的果报。那么这个业力释放完毕以后,你这个果报又消失了,你又换一个业力,又变现一个果报。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本质,它就是不常又不断:不断的变化,但是又不断的相续,就像水流一样。
所以我们对法义的思惟观察,我们从表相的业果,会进一步看到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毕竟空寂的,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我存在。这个时候,我们内心当中,就会对一切众生的对立,把自我意识消失了以后,我们开始跟众生保持一种平等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你的道德标准更高了,因为你对生命的体验更深,那么你内心当中的安乐就更加的殊胜。这个就是第二个我们应该要了解的,空性的真理。
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个就更深了。前面的业果是在有相的这种现象的观察,空性的道理是从体性来观察,偏重在空性的体。那么真如,就是当我们对于因果的有,跟空性的空,把它融合了以后,发现了生命的真空妙有的观念,那么就是真如了。所以这个真如当中,是从毕竟空当中,又看到了因果丝毫不爽;这个时候我们相信诸佛的功德,我自己也可以成就;所谓的断除烦恼,所谓的成就佛道,这件事情是做的到的,只要你肯努力。
这就是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的第一个,培养生命的正见,也就是培养我们内心的观照力。有了观照力以后,我们等于在生命当中正式地打开了眼睛,我们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了。以前是颠颠倒倒的过日子,现在开始用智慧来判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你内心当中,有一个明确的观照力来引导你的生命。
但是我们进一步应该要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就是我们要保持对佛陀的功德不退转,所谓的安住在佛陀的功德之家,你就应该要持戒。前面的正见是一种观照力,这个持戒就是行动力,付出行动;把你所明白的道理,透过你的身口的持戒,开始去付诸行动。当然这个持戒就包括断恶修善。
那么如果我们今天选择了圣道门,那么它的修学就是这样:第一个培养正见的观照。第二个产生一种持戒的行动力。那么当然这样子,经过一劫、两劫、三劫,乃至于所谓的一万劫,到了种性位,才成就了解脱生死的功德。所谓的种性位,就是大乘的不退转,这个时候就正式地解脱三界的生死。那么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你这个选择自力的法门,在一万劫的时间都是在一种污秽的国土,在生死流转当中去完成的。这个是自力的因缘,当然这也是一个方法。
二、他力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
这个是净土法门第一个信心。那么净土法门的信心的建立,刚开始是偏重在对弥陀本愿功德的信心。我们讲过,我们对弥陀的皈依有两个观想:
第一个你相信你是业力凡夫,你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你相信在轮回当中,你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来解脱,自己没有解脱的因缘。那么我自己没有办法解脱,谁能够救拔我呢?你相信阿弥陀佛有大悲愿力,他绝对能够摄取你,使令你现生消灾免难,使令你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们在修净土的第一个观照力,就是对弥陀本愿的功德生起真实的信心。当然这个信心,应该要透过对净土经论的长时间的听闻,如理思惟的正见所产生的。
那么有了信心当然是不够,我们应该要付出行动。在整个净土的行动力当中,它的正行就是“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你有了信心,要发起一种誓愿,对生命开始有希望,一者上求佛道,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二者下化众生,对法界众生的一种关怀。有了菩提心以后,开始修行念佛三昧,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有空的时候,不断的忆念弥陀的圣号,这是正行。
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那么有这个正行呢,开始有这个助行,开始布施、持戒、修福。把这些正助二行,把它回向发愿,求生净土,不是要求做国王,也不是要做大富长者。把所有的正助二行,“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净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