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个就是把所有的功德回向净土的一种他力法门。
这两种法门,智者大师最后作出一个譬喻来说明这两个差别:
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
就是说,当我们今天要渡过这个生死大海,第一个选择,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游泳过去。那当然就要去抗拒很多的波涛汹涌。第二个选择,我们坐船,就是仰仗佛力。这是第二个选择。或者说呢:
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我们一个凡夫,当然不可能游行四天下了。那么因为有转轮圣王的轮宝,我们追随转轮圣王,也就能够去周游四天下,依止转轮圣王的摄受。
这个地方有一个重点我们要说明一下。在净土宗的传承,当然共同的思想都是仰仗佛力了,就是——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是所有净土的一个共同思想。如果你今天不能认同这个“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不是净土法门。那么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中,在我们净土宗的传承,有两大的差别:
第一个是以慧远大师为代表的,所谓的圆修法门。就初祖慧远大师,乃至于六祖的永明延寿大师,乃至于八祖的莲池大师,乃至于九祖的蕅益大师,强调圆修。这是第一个,这是一种传承。
第二个就是以善导大师为首的,善导大师、印光大师强调的专修法门。
那么这两个我们说明一下。善导大师,他是对于专修法门的第一个提倡者,他认为我们生死凡夫心思粗重,所以应该要把握有限的生命,三业专修: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门的观想、忆念阿弥陀佛。身口意念念的是皈依弥陀的功德当中,就是所谓的专修。当然这也是有传承,这也是可行的道路,因为是祖师的传承。这个专修诸位应该清楚了。
圆修的意思,是慧远大师提出来的,六祖的永明延寿大师,乃至于近代的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也相继的提倡,特别的蕅益大师又特别提倡。蕅益大师认为说啊,这净土法门是,“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他说净土法门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摄受所有法门,而不是以弥陀的功德来排斥其他法门。换句话说,当我们对弥陀的圣号生起一种不共的皈依以后,我们可以兼修其他的助行。因为你的目标是明确的,你自己知道你来生要求生净土,你也知道阿弥陀佛的圣号对你来说是一种根本法宝,那么身为一个根本法宝,它旁边有很多眷属,只有帮助,没有害处。
蕅益大师举出一个譬喻,比如说你坐船,当然这个船,你靠风的力量自然行走也是可以。但是蕅益大师说,如果这个船旁边,你再加上几个划船的动力,比如说现在的话就加上一个马达,那不是更好吗,这个船的前进的速度更快,方向会更明确。所以我们看智者大师的内涵也是这个意思,我们把这段论文再读一次: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
这个是净土的根本法宝,对弥陀本愿功德的皈依。这样的皈依如果没有生起,严格来说,这个已经不是净土的学者。当然在弥陀皈依的大前提之下,站在圆修的法门,他还必须要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而且要厌离三界的色身,修习布施、持戒、修福,种种的行门。然后把这些所谓万善庄严净土,回归净土去,这个叫圆修法门。这两个大家都可以选择。你看你适合专修,你适合圆修,都可以。
这当中有一个值得注意,不能杂修。
那么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杂修的意思,蕅益大师说,今日张三,明日李四。你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地藏王菩萨,你内心当中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你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你对你的整个本尊没有一种通身靠倒的一心皈命的心情。你就把所有的三宝的功德,都当作暂时的因缘,你没有下定你真实的决心,自然在临终的时候不能抗拒无始的业力。所以蕅益大师说,临终的正念,那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正念,不是我们平常的那种悠悠泛泛的正念。所以杂修,就是你的方向不明确。当我们方向明确的时候,你广修善法,对你的破除障碍,对你的修学进度是有帮助的。
当然这个传承是来自于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跟慧远大师的传承。这两个在我们修净土宗的学者都可以去选择。
大方向来说,你一个法门,如果你这样子修下来,当然我们经常要观心,观照这一念心,经常用真理,用这个道理来判断我们的心是不是进步。所以我修这个法门,我感觉到我今年比去年更进步了,不管是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不管是对烦恼的克制力都进步了,你这个法门就对了,你这个药吃的对了。如果你觉得你这个法门修下去,你不断的在退步,对无上菩提好像离你越来越遥远,而且你的情绪越来越难控制,你对三界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