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净土十疑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六集《净土十疑论》(第1/2页)
    甲九、路远难到、根缺不生疑
    那么这一科,等于是有两个疑惑,我们看:
    乙一、征问
    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
    这个地方等于是提出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就是我们身为一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希望到净土去受生。那么净土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就是十万亿个佛土这么遥远。身为一个心思粗重的凡夫,没有三昧神通力,如何能够到达?这是第一个疑问。第二个疑问,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当中,他讲到这个净土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这个意思,是不是指只要是女人或者六根不具足的,就不能往生净土?就提出这两个问题。
    我们看智者大师的回答,乙二、释疑。释疑当中分两科,先看第一科的释路远难到疑:
    乙二、释疑。丙一、释路远难到
    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剎。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
    这当中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法说,第二段是譬喻。先看这个从法义上的说明。所谓的距离,当然距离它也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包括空间,包括时间,这个距离就是空间;一个生命体,它一定有它存在的空间跟时间。所谓的时空,事实上,就是约着我们凡夫的心有所执著,才有所谓的时空的障碍。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净土的业力成就了,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忆念弥陀圣号的那种寂静的一心不乱的心,当下就是净土受生之心。所以我们往生净土是一念之间而已,“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所以往生净土距离根本就不是障碍。
    以下就引用经典来说明。说是,“弥陀佛国,去此不远。”说十万亿佛土,其实十万亿佛土我们一念之间就可以到达的。为什么呢?因为“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问题不在于距离。佛法讲因缘所生法,问题是你内心当中跟弥陀是不是感应了,你是不是生起了一种信愿,那种皈依的心情。所以真正的障碍不是外在的距离,真正的障碍是我们内心的疑惑;你内心有疑惑,就算在你的隔壁,你也没办法去。所以佛法讲这个招感,那种感应的力量,距离不是一个问题。就是你内心当中,是不是具足了往生的因缘,那个业力,那个净业,是不是成就,真正我们要排除的,不是距离的障碍,是内心的疑惑。这一点应该要注意的。
    我们看譬喻,这样子的一种往生,前面是法说,这以下譬喻说:
    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这种心念的招感,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可以从做梦来加以体会。其实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当然是业力所变现的;这个身体有障碍,身体在床铺上,但是我们的内心是没有障碍,内心是不随业力而影响。我们的心可以随时到十方世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十方世界当时的相貌。比如你做梦的时候,你梦到恶梦,你也会恐怖;那么换句话说,你当初跟恶梦在接触的时候,你也是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们的心,诸位,心是不随这个果报、业力的影响,它是无障碍的,当然身体是有障碍的。
    所以我们往生净土,并不是身体去,是心念的往生,我们的身体,这个臭皮囊是留在娑婆世界。就是内心当中,你在临终的时候,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时候你跟弥陀的感应道交,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你到净土去了。所以这个地方,并不是一种距离的问题。
    这个心念的问题我们也解释一下,有些观念必须要厘清的。佛陀讲因缘所生法,当然比较粗糙的说就是业力,身业、口业、意业;但是这个业力,事实上从大乘的角度讲,这个业,它观进去,业的本性就是心在主宰,就是心为业主。所以当我们讲到因果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你的心问题。这个因果的道理,讲到万法唯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所以心是整个因果的一个主宰者。那这当中,唯识的学者跟天台宗的学者,对于心的因果,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唯识家在教义上的说明,讲因果是讲异熟果。这个异就是差异,就是你造业的时间跟得果报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它不是同时的,叫异熟果。就是它成熟的时间,有一段时间的等待。比如你今生布施,那么我们从经论上学习,布施是一种富贵的果报,但是你布施了几年,你还是贫穷,这个时候你会质疑这个因果的可信性。那么唯识的意思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