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稚虎,你是天下最傲慢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最后,廷议在王锡爵、沈一贯为主的主战派坚持下,通过了以战逼和、救朝抗倭的对策。
    朝廷一方面挑选精兵强将,组建十万人的入朝大军。一方面征调运输粮草。
    务必在两个月之内,大军和粮草全部在辽东聚齐。
    另一方面,派人出使日军大营和日本国,和对方谈判。能谈谈判,不能谈也要尽量拖延,施展缓兵之计,为朝廷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沿海防备,抵御倭寇登陆侵扰。
    朱寅知道,虽然还是壬辰之战,可是因为蝴蝶效应,和历史上的壬辰之战已经不同了。
    历史上的壬辰之战,明朝第一次只派了几千人入朝,在祖承训的率领下,象征性的支援朝鲜,结果全军覆没,祖承训仅以身免。
    第二次派李如松入朝,兵力五万。
    第三次派了文臣监军,兵力增加到八万人。
    现在呢?直接计划派出十万大军入朝!
    这主要是因为,西北大捷和收回河套,让王锡爵等主战派尝到了一些甜头,信心也更足。被朱寅用缴获孝敬的皇帝,对入朝大战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当然,是不是要派遣这么兵马入朝参战,还是要看万历皇帝是不是批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拜金帝手里。
    还有大军的文、武统帅,也需要拜金帝决定。
    王锡爵道:“我等就这么上奏吧。司礼监那里,多半也会同意。”
    朱寅闻言微微一笑,司礼监肯定会同意的。
    石星却是大失所望。可首辅和沈一贯坚持主战,很多人也改变了主和的态度,他也没有办法。
    他只能向内阁提议,由他负责派员去朝鲜和日本谈判。
    王锡爵答应了石星的要求。他既然想议和,就让他主导谈判吧,万一真能谈的日本退兵,那也是天大的好事。
    朱寅没有提及反攻日倭国本土的话题,因为他很清楚,肯定通不过。
    就是坚定主战的王锡爵、沈师,也不会同意跨海远征倭国本土。
    即便是朱寅自己,也认为第一阶段应该将朝鲜作为主战场,把日军主力消灭在朝鲜。
    也唯有第一阶段大胜,他才能说服皇帝和群臣跨海远征日本。
    没有一场大胜,就算他让皇帝相信日本有金山银海,皇帝也不敢下诏远征日本。打不赢,有金山银海也拿不到。拜金帝喜欢钱不假,可他不傻。
    此时廷议也算达成了“共识”,即将散会出宫了。可一贯忽然问道:
    “朱寅,你在西北平叛,前后斩获数万人,也算朝中知兵善战之人,又是兵部侍郎,你来说说,朝鲜这场大战,该如何去打?”
    这就是故意给朱寅表现的机会了。
    朱寅暗中给沈师点了个赞,从容不迫的侃侃说道:
    “回沈阁老的话,下官窃以为,朝鲜之战可有上、中、下三策。最上策,乃是水陆配合,调动水师参战,切断日军和日本的联络,让在朝日军成为孤军。”
    很多人闻言点头。倭寇跨海而来,用水陆配合的法子对付他们,的确是上策。
    兵部尚书石星冷笑一声,摇头道:
    “水师参战?我大明并无像样的水师,就算有兵船,那也只是乘船的陆师。哪里能在大海之上,和履波涛于平地的倭寇争雄?那是以己之短,击彼之长,这也是上策?”
    朱寅正色看着自己的上官,耐着性子说道:
    “大司马,大明虽然没有专门的水师,可朝鲜的水师还是能够一战。再说,大明沿海的巡海卫所,也勉强算是水师了。出海虽然不行,近海还是能战的。将其中精锐组织起来,临时编为一支水师,联合朝鲜水师,就足可抗衡
    日本水师了。”
    朱寅说到这里也很无语。
    因为明朝永乐之后,的确没有真正的水师了。永乐之后所谓的明朝水师,其实就是拥有战船的陆军。
    无论是编制、组织、战术,独立性,都不算是真正的水师。战船对于明军而言,主要是水上交通工具。
    就算当年和倭寇、洋夷打海战,也是东拼西凑的将有战船的陆军暂时集中起来,还不敢离岸太远,就是依靠着海岸打,这也是真正的水师?
    历史上,陈?和邓子龙统帅入朝作战的一万多广东水师,也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海战实力可疑,战后就解散了。
    当然,朱寅提起水师的目的,却是另有深意,只是埋下一个伏笔,并非真的指望那些战力喜人的沿海卫所。
    石星听了朱寅这话,冷哼一声道:“你这是让他们去送死。他们要是真有用,当年还需靠戚继光训练新军么?”
    “此策说起来是上策,”王锡爵也摇头道,“但其实不可行。”
    “不要指望巡海卫所的那些军士,他们虽然有军籍,其实比渔民强不到哪里去。”
    “指望他们组织起来和倭寇打仗?你太高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