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家乡创办的义庄、义学和义田。
    “为何吾就不能在这登州,效范文正公故事,以官府之钱,创办一个义医院?”
    “这义医院,有些拗口……”
    “不如,就以养生民,济贫苦为名,号养济院!”
    苏轼顿时浑身一个机灵,再也坐不住了。
    他当即打马,带着随从官吏们,急匆匆的回到府衙。
    进了府衙大堂,苏轼正准备召集他的幕僚、佐吏和登州上下官员,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他的爱妾朝云,就来到他面前,低声道:“官人,汴京城来了天使,言是有官家手诏……”
    苏轼楞了一下:“天使?官家手诏?”
    朝云点点头。
    苏轼只能先去府衙后宅之中,见了那位从汴京而来的天使,并从后者手中,接过了天子手诏。
    苏轼拿着手诏,看一遍。
    确认确实是当朝天子的笔迹,然后他就看着内容,有些发呆。
    “官家给登州拨钱五千贯,命我营造码头,并查清楚登州海岸的礁石,理清航线?”
    苏轼喃喃自语着。
    然后,他脑子里一道闪电划过。
    “市舶司!”
    “登州有可能开市舶司!”
    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市舶司,那是日进斗金的好机构!
    迄今,大宋只有广州、杭州有市舶司。
    然后,还有泉州这个即将开港的市舶司。
    若登州也能有一个市舶司……
    苏轼的呼吸开始急促。
    他仿佛看到了海外商贾接踵而来,登州市场繁荣昌盛的景象。
    登州是可以承接来自高丽、北虏、日本的商贾的!
    同时,苏轼也知道,养济院需要的钱帛,可以找谁要了?
    登州的形势户们!
    于是,苏轼在送走使者后,就命爱妾朝云磨墨。
    他提笔开始给登州境内的形势户、士绅人家写信,请他们三日后至府衙相商。
    苏轼的邀请,自然不会有人拒绝——谁能拒绝一位天下知名的文豪名士的邀请?
    于是,在宴会当天整个登州的士绅,齐聚登州府衙。
    隔日,登州传出消息。
    在登州知府苏公之恳求下,登州大户数十家,愿共捐黄金五百两,钱三千贯,于登州城及各码头附近,兴建养济院,以平价售卖医药,并收容孤寡穷苦之病人。
    同时,登州开始全面动员。
    渔民们有了新任务,他们开始探查海岸线,并向官府报告礁石、暗流以及天气情况。
    而登州的士绅形势户们,则带着人,沿着登州海岸,寻找一个水深、地势平坦,可以营造海港的地方。
    登州的官吏们则开始翻找起各种文牍,寻找过去的记录。
    整个登州,都开始为了市舶司而疯狂。
    没办法!
    在大宋,民风一向如此:一切向钱看!
    为了赚钱,天下的英雄好汉,都汇聚登州、莱州,风餐露宿,寻找黄金。
    为了赚钱,河北与辽国接壤的地区,每天都有人冒着掉脑袋以及被辽国人黑吃黑的风险,背着铜钱去对面购物,赚一个差价。
    为了赚钱,西北沿边的弓箭手,甚至可以在晚上悄咪咪的摸过边境,将铁器、铜器卖给那些白天和自己打生打死的党项人。
    便是在朝堂之上,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们,除了少数几人,其他谁家不是有着亲戚、下人经商?
    而市舶司,已经被证明是大宋最赚钱的机构!
    ……
    元祐元年正月戊午(29)。
    诏命天下诸路经略司、转运使司、提刑司、常平司等,查访辖区老迈县尉、巡检,考核其任职政绩,或予以转官,或予以奏差。
    美其名曰:恩泽吏员。
    其实却是要淘汰掉那些老的都快老年痴呆的官吏。
    给他们一个官身,让他们不要占着茅坑不动。
    没办法!
    现在大宋的政治环境下,这些胥吏出身的县尉、巡检,哪怕老的都已经痴呆了,也没有人敢让他们致仕——万一这个老头有个叫蔡确的儿子,那可如何是好?
    只能是打着推恩的幌子,让他们赶紧挪位子。
    第二天,正月乙未(三十)。
    诏以大名府去岁水灾,民田多有洪水浸泡,耕种未得,虽有赈济,却恐官司拘禁,命大名府冯京体量察访赈济,相机宽宥百姓所欠官府钱粮。
    同日,太皇太后、向太后,并驾开宝寺祈雨。
    两宫出幸,自然是浩浩荡荡。
    光是仪卫就多达千余,更有大量车马景从。
    这一天的开宝寺内,汇集了无数高僧,念经声、诵经声整日不停。
    然而……
    没有卵用!
    隔日依旧是一个艳阳天!
    太阳照着汴京城,群臣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