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开始窃窃私语。
    于是,群臣共请赵煦驾临大相国寺祈雨。
    毕竟,之前宰执们祈雨不成,现在两宫出马也不成。
    可不得天子亲自出马了吗?
    赵煦当然是想能拖就拖,最好拖到起风的那一天。
    只是,他根本拖不了。
    因为,汴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雨。
    要不是神卫军在京城内外,打的一百多口自流井,陆续开始投入使用。
    现在的汴京城的吃水情况,就已经要恶化了。
    即使如此,也撑不了太久的。
    蔡河、金水河、五丈河这些汴京城最主要的饮水河流的水位都在持续下降。
    从上到下的所有人都被干旱影响。
    所有人,都像抓着救命稻草一样,看向皇宫。
    没有办法,赵煦只能同意,让礼部选一个良辰吉日。
    好在礼部尚书韩忠彦,家学渊源,惯会察言观色。
    所以,他上报了一个让赵煦满意的吉日——元祐元年二月乙巳(初十)。
    两宫和赵煦,在看到这个日子后,都觉得甚好,于是同意了礼部所选的日子。
    但朝堂上,却并未因此安静。
    反而,开始翻滚起波涛来。
    持续的旱灾,给了一些人借口。
    特别是当司马光于二月辛酉(初二)再次告病之后,可能是受到了刺激。
    于是,便开始了他们的动作。
    “朱光庭这书呆子……”赵煦拿着手里的谏官上书,摇了摇头。
    谏书上有着贴黄:司马光今年以来,屡被疾矣!陛下宜当早去朝中奸邪,专用忠贤,天意助顺,就陛下太平功业,司马光必安!唯愿陛下早赐睿断施行!
    这书呆子,还真以为赵煦对司马光仰慕崇拜!
    在贴黄之外,还有贴黄:臣窃唯陛下即位以来,圣政日新,超越古今,然而今日去奸邪,进忠贤,其势易也!
    那么他指的奸邪是谁?
    如韩绛、李清臣、张璪之奸邪,天下所愿去者也!
    忠贤又是谁?
    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忠贤,天下所愿进者也!
    哦……
    原来您已经代表全天下啊!
    赵煦玩味的将手中的谏书一丢,讥讽着:“那朕以后干脆都听您这位代表了天下人的正言的话好了!”
    只是,赵煦还真没什么办法治这样的人。
    因为朱光庭是左正言,他是谏官。
    谏官本来就是干这种事情的。
    无论说的对,还是说错了,这都是他的职责。
    何况,赵煦知道,朱光庭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的。
    他就是个书呆子。
    他上书所言的这些话,大概率就是他的心声。
    为什么?
    因为他是程颢的弟子门生,五路伐夏的时候,此人在京兆府跟着吕大防一起负责大军后勤供给的时候,就以做事一板一眼,恪守法条儿闻名,号为‘明镜’。
    这可不是他自己吹嘘的,更非是士大夫们之间的互相吹捧。
    而是有着事实依据的。
    当年其在京兆府为官,就连当地的百姓之间有了争执,也愿意找他协调。
    人格魅力和道德操守可见一斑!
    于是,人称:明镜先生!
    若只是这样,赵煦心里面还会打鼓,会怀疑这个人的用心和出发点。
    可关键在于——朱光庭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亲政后,虽然屡次被贬。
    但这个书呆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为百姓做事。
    遇到旱灾、水灾,总是出现在第一线,亲自为灾民煮粥,也亲自察看赈灾的每一个环节,生怕有一粒米被人私吞,以至于日夜不休。
    最后竟是因为旱灾严重,而在祈雨时跪死。
    所以,他是真的践行了他的老师程颢天理人伦之道的士大夫。
    他是真的相信,这个天下万物皆有天理。
    也是真的认为,现在都堂上的韩绛、李清臣、张璪都是奸邪。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国家政治变得浑浊。
    他不是李定那样的投机客。
    也不是刘挚那样带着私人恩怨来搞政治斗争的政客。
    就是一个书呆子,一个恪守自己信念的士大夫。
    所以,赵煦也只是生生闷气,很快就想开了。
    赵煦是很清楚的。
    朝堂上需要做事的聪明人,但也需要像朱光庭这样坚守自己理念的书呆子。
    哪怕是当个吉祥物,哪怕是当个花瓶呢!
    更不要说,赵煦一直想着,要在未来将二程的思想据为己有。
    所以,他也只是说了两句气话,就重新拿起了朱光庭的上书,然后在上面批示: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朕之股肱也!韩绛、李清臣、张璪等大臣,亦朕之臂膀也!明道先生遗朕书曰: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