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蔡京的循循善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小事而已,就不必着恼了。”
    “太母也已经不生气了。”
    一件小事罢了。
    哪里比得上,这个孙子维护太母的孝心?
    赵煦却是板着脸,与左右道:“快去取来!”
    一副谁敢得罪朕太母,朕就和谁没完的架势。
    左右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已经放到一边归档的吴安持谢罪书取来,呈到赵煦手中。
    而太皇太后也只是嘴上说着‘不生气’而已。
    实则,不仅仅没有阻止赵煦,反而将眼睛紧张的看着他。
    似乎想要知道,自己这个太母在这个孙子心里到底有多重要?
    是嘴上说说?还是真的将太母奉为至亲?
    向太后则保持着微笑,坐在一旁,温柔的看着赵煦的表现。
    对她来说,此事无关紧要。
    赵煦接过了左右递来的吴安持谢罪书,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小脸当场就拉了下来。
    “这个吴安持太不像话了!”赵煦将吴安持的谢罪书,直接丢到一边。
    “他只是忘了圣人仁恕之教吗?”
    “我看他,是连做大臣的本份都忘记了吧!”
    这话一出,太皇太后就笑了起来,问道:“官家此话怎说?”
    赵煦握住太皇太后的手,道:“如今已近五月了……”
    “天下列国,都在遣使入朝之中。”
    “真腊、占城、大理、交趾、吐蕃、党项、北虏甚至西域、高丽、日本……”
    “列国皆来入朝,朝贺太母圣节。”
    “这个吴安持,明知如此,却依旧不顾圣人之教,当街行凶,谢罪却一字也不提对太母的愧疚。”
    “这是做大臣的人?”
    “他眼中到底还有没有太母?”
    在来之前,赵煦自然已经看过了文彦博的劄子副本。
    只能说,写的真好!
    不愧是从仁庙朝开始就屹立不倒,总是能准确的站到最正确的地方的元老。
    措辞完全就是瞅准了宫中太皇太后的软肋。
    赵煦当然不会错过,文彦博开创出来的大好局面。
    太皇太后一听赵煦的话,脸上的神情就微微一凝,忍不住握着赵煦的手。
    赵煦一看,立刻趁热打铁,道:“对这等,枉顾圣人教诲,不知太母的大臣,却是不可再姑息了!”
    向太后在这个时候,终于开口,问道:“六哥打算如何处置呢?”
    赵煦轻声道:“须得好生教化!”
    他抬起头,看向太皇太后,说道:“太母,孙臣以为,这权知滑州,大抵心中已无圣人之教,恐怕连忠孝之义,也不大记得了。”
    “孙臣以为,还是得在太学之中,辟一新舍,遣大儒名士,对权知滑州好生教化才是!”
    “须得让其在太学之中,熟读圣人经义,再学忠孝仁恕之道!”
    两宫听着,眼前一亮。
    特别是太皇太后,对赵煦的这个想法非常喜欢。
    就是……
    “官家,朝野上下,恐怕会有非议吧?”太皇太后担心的说道。
    将一个朝官,就这么送进太学再学习?
    这确实会有争议!
    赵煦笑了笑,道:“太母勿忧!”
    “孙臣听说,国朝无论是进士还是恩荫官,在授官注阙之前,都要在吏部经过考核,须得身言书判之后,方能授官注阙!”
    这是从唐代传下来的规矩。
    无论是进士授官,还是恩荫授官,在正式任命之前,吏部都要进行考核。
    也就是所谓的身言书判。
    看长相、看言谈,再考其政务、刑名、钱谷。
    若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还要考专业的问题。
    当然了,这些现在都已经形同虚设,只是走一个过场了。
    特别是对二代们,这身言书判就和不存在一样。
    只要去考的,就没有不合格,不优秀的。
    “既然,做官需考核,这做士大夫,也当如此。”
    “这个权知滑州,以孙臣所知,并非进士出身……”
    “想来,当年他的功课,也不是太好。”
    “叫他去太学,再学圣人经义,重新认识、学习圣人之道,孙臣以为,这对他和朝廷都是好的。”
    两宫听着,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
    是啊!
    祖宗法度,当官要考核才能授官注阙。
    现在,这个吴安持,连圣人仁恕宽厚之道都不放在心上,甚至不顾太皇太后坤成节圣典,做出这样的事情,可见他确实是心中没有圣人之教,也忘了大臣的本份。
    命其去太学之中反省、再学习,这是对他的爱护,谁都挑不出错来。
    就是……
    朝臣们会答应吗?
    两宫的这个忧虑很快就不存在了。
    因为御史中丞傅尧俞的奏疏,被送到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