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辽国水师威胁论(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只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
    他已经知道,他的孩子,在汴京新报过的很好,得到了多位教官、老师的赏识。
    今年下半年就可能被汴京新报推荐去算学、律学或者武学里当学徒。
    这可是顶尖的出身了!
    ……
    李二虎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到了汴京城。
    入城后,他就朝着田齐的府邸方向赶。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五丈河的河水,倒映着落日的晚霞,龙津桥前,一盏盏的红栀灯开始被人点亮。
    脂粉的香味,从附近的小巷飘出来。
    远远的,甚至还能听到小唱的歌姬那婉转低沉的吟唱余声。
    “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
    “意中曾许,欲共吹花去……”
    李二虎听着吟唱声,忍不住驻足聆听。
    因为这一首《点绛唇》是汴京人,老少皆知,传唱了数十年的名词。
    乃是大才子,有当代柳三变之称的晏几道所做。
    对李二虎,这首曲子,代表了他曾经的青春――他年轻时,也曾醉卧勾栏,也曾聆听着此曲入眠。
    而如今……
    他却只能奔波在这世上,为了父母妻儿而拼命。
    休息了片刻,李二虎正要继续上路。
    几个报童,结伴从前方的小巷子里,一路叫卖着出来。
    “卖报!卖报!”
    “今日新出《汴京新报》!”
    “今日朝报《北虏水师大胜高丽水师》,汴京新报评论员胡飞盘据此言:此诚祖宗以来所未有之大危机!”
    李二虎听着报童们的声音,忍不住从身上掏出五个铜钱,去找他们买了一份。
    没办法!
    谁叫今天的汴京新报,太过劲爆了呢?
    ……
    文彦博靠在御赐的太师椅上,半闭着眼睛,听着身旁的仆人,给他念着的汴京新报内容。
    “假使有朝一日,北虏水师泛海而来,而我朝海疆无防,则从河北至京东,千里之地,皆为胡虏践踏,如此神京动摇,社稷危难,只在旦夕!”
    “都堂宰执,宜当深戒!”
    文彦博慢慢的睁开眼睛,伸手从仆人手中接过了那小报,放在手上仔细阅读。
    一双浑浊的眼睛中,闪现着精光。
    良久,文彦博道:“这胡飞盘,果然是胡言乱语!”
    “但朝中诸公,却也确实应该戒备起来!”
    “不可使胡虏,有犯我海疆,侵我河北、京东之机!”
    汴京新报什么底细?
    文彦博清清楚楚。
    所以他知道,这是奉旨放话!
    虽然,他也不清楚,宫中到底为何要搅动这场风波。
    但配合着宫中给都堂施加压力,却是他和宫中形成的默契。
    ……
    夜幕已经降临。
    但庆寿宫中的太皇太后,却坐立难安了。
    她问着被请来的赵煦与向太后母子:“官家、太后,那北虏水师,果然胜了高丽水师?”
    赵煦颔首:“回禀太母,据那高丽义天僧所言,确有此事!”
    “北虏水师,如今已全有高丽外海,高丽水师只能龟缩于其王都附近海域防备!”
    作为大宋最资深的恐辽症患者之一。
    太皇太后顿时忧心忡忡:“自古不是北人善马,南人善舟吗?”
    “这契丹人,怎来的水师?”
    赵煦道:“太母,北虏素有水师!”
    “其立国之初,便有着大量舟船,助其转运粮草甲械……其后灭渤海,三讨高丽,皆有水师随征!”
    自古,经略辽东或者半岛,都是需要水陆并进的。
    也只有水陆并进,才能讨平辽东、半岛。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这可如何是好?”
    “太母,只能是加强我朝水师,在登莱之间,设镇建军,以卫京师、社稷!”
    太皇太后道:“如今也只能这般了!”
    恐辽症患者就是这样的。
    他们会想方设法的用一切手段,来给自己增强安全感。
    譬如说,自皇佑以来,大宋的回河之议,回河派最大的论据和理由就是――只要黄河回到故道,那么大宋就可以在宋辽边境上,依托黄河为屏障。
    于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皇帝和士大夫们,不惜连续两次发动回河。
    企图在中古时代,完成在现代也未必能完成的逆天工程――强行逆改黄河的流向!
    结果――
    大自然教做人!
    两易回河,直接让河北经济两次进icu,也让数十军州,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成为难民。
    那两次回河,光是直接死于洪水的军民,加起来少说百万!
    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驱无辜之民,蹈之于必死之地!
    苏轼的愤怒呐喊,还言犹在耳。
    可回河派却依旧活跃在朝中。
    赵煦登基后,他们再次企图鼓噪回河。
    要不是赵煦按了下去,搞不好现在朝堂已经在准备回河了。
    而回河派,从始至终的理由和动力,都是来自于恐辽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