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深度绑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天晚上,都亭驿内,灯火通明。
    辽国使团的所有成员,都在纵情饮乐。
    喧哗声、嘈杂声与欢呼声,传遍整个都亭驿。
    自然的,同住在都亭驿的西夏使团,全都听到了。
    西夏人当然很好奇。...
    少年的手指停在那行发光的文字上,指尖的热度并未消退,反而顺着经络缓缓爬升,如春溪漫过石缝,悄然渗入心脉。他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刻。书页上的字迹仍在微微颤动,像是被风吹拂的水面倒影,却又带着某种节奏??三短一长,如同心跳,又似叩门。
    “你来了。”
    声音不是从耳中传来,而是直接浮现在脑海深处,温和却不容忽视。少年名叫陈砚,十七岁,市立一中高二学生,平日最爱翻旧书、查冷史,常被同学笑称“活在古代”。他本是为写一篇关于明代地理思想的校刊文章而来,却在图书馆最偏僻的角落发现了这本《地理通义》。封面斑驳,纸页泛黄,编号已模糊不清,仿佛从未被人借阅过。
    可此刻,它正回应着他。
    陈砚缓缓合上书,心跳如鼓。窗外夜色渐浓,城市灯火次第亮起,玻璃映出他略显苍白的脸。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翻开书页,那一行字已然恢复常态,只是墨色比先前更深了些,像刚落笔未干。
    他低头凝视良久,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那是白芷村研学时发的纪念册,封底夹着一片压干的柳叶,据说是当年学堂门前老树所赠。他轻轻将柳叶覆在书页上。
    刹那间,整本书骤然升温!
    光芒自书脊裂开,一道幽蓝光柱冲天而起,直透天花板,竟在空中凝聚成一幅流动的地图:北起燕山,南至五岭,东临大海,西抵秦岭,无数细线交织如网,其中有几条格外明亮,蜿蜒起伏,宛如活物。陈砚认得那形状??是龙脉图,《顺龙经》中所述的“天地筋络”。
    耳边响起低语,不再是单一的声音,而是千万种音色叠加:有孩童诵读,有老者叹息,有风雨呼啸,有大地震动。最终归于一人之声,清朗如泉:
    >“你能看见,便是缘起。”
    陈砚双膝一软,跪坐在地。他没有挣扎,只觉体内某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正在苏醒,像冻土下的种子听见了第一声春雷。
    “你是……林夫子?”他颤声问。
    空中光影微动,化作一个模糊人影,白衣素袍,面容不清,唯有一双眼睛明亮如星,正静静望着他。
    >“我不是名字,我是记忆。
    >不是魂魄,是执念。
    >三百年前,我以身为桥,连南北龙脉;
    >三百年后,若无人接续此志,桥便断了。”
    陈砚喉咙发紧:“可我只是个普通学生……我能做什么?”
    光影轻晃,似笑非笑。
    >“你以为‘听见地球的语言’需要神通?
    >不,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你每日走过的路,喝下的水,呼吸的空气,都在说话。
    >只是你从未停下脚步去听。”
    话音落下,光图猛然收缩,尽数涌入书中。陈砚只觉脑中轰然炸响,无数画面奔涌而至:一座核电站选址于断层带之上,工人们正日夜施工;长江某支流因过度采砂导致河床塌陷;西北荒漠中,巨型矿坑吞噬绿洲;南方某城高楼林立,却将千年湿地填平建商场……
    每一处,地下都浮现出暗红色裂痕,如同伤口溃烂,隐隐有黑气溢出。
    “这是……地伤。”他脱口而出,不知为何竟能命名。
    >“不错。”林远的声音再度响起,“人心贪欲越重,地脉创伤就越深。
    >龙脉非虚言,它是大地的能量循环系统,维系风调雨顺、万物共生。
    >若任其崩坏,灾祸不止于地震洪水,更会引发气候剧变、疫病横行。”
    陈砚猛地抬头:“那该怎么办?!”
    >“已有三人持信物行走世间。
    >苏婉之后,继者不断。
    >铜铃镇海,罗盘测逆,经卷传道。
    >而今,三物再度分离,散落四方。
    >有人欲毁之以谋私利,有人藏之以避纷争。
    >唯有真心守护之人,方能唤醒它们真正的力量。”
    “谁?”陈砚急问,“他们在哪?”
    光影缓缓指向三个方向:
    >“东海之滨,铜铃沉于海底古庙,每逢月圆之夜浮现片刻;
    >江南书院废墟,罗盘已被外邦学者取走,即将运往欧洲;
    >庐山深处,经卷残篇藏于瀑布之后,唯有心诚者可闻水声诵经。”
    陈砚怔住:“你要我去寻回它们?可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