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太后家出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本《氏族志》也有许多人反对,最后不还是通过了吗?只要得益的人足够多、力量足够大就行,现在他拉了许多勋贵来,必须说,《氏族志》的诱惑比杞国公许下的其他诺言都大得多了。
    他知道池之会犹豫,但是,只要池之不坚决反对,他就能创造条件让池之不得不应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池之不愿意,到时候形势所迫,也只好走定条利益最大化的路了。
    次日,杞国公一系果然拿出准备许久的弹章,既攻击了沈氏,又捎带上了推荐沈氏子弟的世家亲戚们,慷慨陈词,认为这些人藐视法纪,居然还敢称世家,应该整顿,把这样的人留在一个“举国重之”的名单里“意欲何为”,要求重订《氏族志》。
    勋贵们摩拳擦掌,大声嚷着要重订,并且还要按照官职来定,世家嘛,世卿世禄之家,已经败落了还称个p的世家!你们当初定谱学的时候,可是按照官职来的。
    由于勋贵们的势头太凶,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舆论对世家比较不利,连旁听的萧复礼都觉得世家这样做确实是挺藐视皇家权威的。沈氏连着前荣安长公主,与里通外国似乎都有关系哩!政事堂不得不同意了勋贵所请。
    李神策没想到自己会被将军,难得被气坏了。郑靖业头天晚上就接到了女婿的汇报,已经想好了对策——就是不让女婿回来。刺史虽然没有规定的任职期限,不过按照惯例,大约是三年的倍数,池之连一个三年都没呆满,还是老实在司州继续干活吧。
    池之也灵醒,飞快递了一道司州新规划的折子,内有办学校、兴水利、劝课农桑等诸多条款,希望能够放手施行。郑靖业飞快地批准了——萧复礼年纪小,还没新政,国家大事,郑靖业能做一半的主。
    那边大家已经在为谁来主持给死磕上了,明摆着的,自己人主持最好!世家方面推荐顾益纯、李神策、楚椿、赵静等人,勋贵方面推荐庆国公、成国公、池之等人,郑靖业装死——反正这事儿他得不了利,女婿也被他在五分钟前决定下朝就陛辞赶赴司州工作,这事儿他不搀和了。
    池之首先发言,表示自己已经参与过一次了,而且司州的事情太多,他得赶着回去,这次他就不参加了。
    这跟想的不一样,杞国公愣了一下。李神策转转眼珠子就知道杞国公想什么了,暗道池之又不傻,怎么会留下来?你能许给他什么呢?你能许的,他都不需要,真的,如果有需要,咱们也能给!慢半拍,李神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扬眉毛,心里有了定计。
    朝中且把什么立后的事给扔一边了,先吵起《氏族志》来。
    ————————————————————————————————
    若大的一个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的,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的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的事情原是立后,现在变成《氏族志》了,其他的事情也在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人:“阿琰在家不容易,我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的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人,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在婆媳间的丈夫,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你家奴才,你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的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的打算,这种防贼似的防着,又威逼利诱的,也着实可恼。
    敌人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的人选上了。你踩我我骂你,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人选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的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的,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之已经在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池之正好在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上书请在司州举行考试“以笼士庶之心”。同时他出身世家,潜意识里对上进的世家子也是赞同的,也鼓励世家子弟参与考试,以期同化。多一个做官的机会,世家也不会放过,只是向池刺史要求:考试的时候,希望安排座位不要跟土鳖安排得太过接近,嫌他们身上气味难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