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863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开膛破肚。
    这些是早上有贩子拖到胡同来卖,李建昆买的。
    春草一边干活,还不忘和玉英婆娘搭话:
    “姨,这鱼好哩,还有籽,鱼籽煎鸡蛋您爱吃不?鱼肉您喜欢吃红烧的,还是蒸的,要不然搞老酸菜一煮,也好吃,酸甜酸甜的,下饭。”
    玉英婆娘笑得合不拢嘴:“都要得,都要得。”
    李建昆望向鲁娜:“留下了。”
    鲁娜掩嘴一笑,招手把春草喊过来,交代了一番,她没空久待,百货商场那边还有事。
    听说能留下,春草高兴坏了,连连鞠躬对三人表示感谢。
    她也不问工钱,她姑同她讲过,只要能留在这户人家做保姆,那是祖坟冒青烟的事,百货商场里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李东家的事迹。
    中午,李建昆和老母亲吃了春草烧的第一顿饭。
    典型的农家口味,但不赖。
    整个下午春草都在忙活,把四合院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十分清爽。
    傍晚,李云梦和贵飞懒汉回到家,对春草也挑不出半个不是。
    春草在厨房洗碗时,李建昆跨过门槛走进来。
    “大哥。”春草扭头热情喊人,忙活一天,似乎一点不累。
    李建昆笑笑说:“跟你聊几句。”
    “嗯。”
    “你的工作呢,主要是两件事:家务活儿、陪我妈,也别天天待在家里,多出去遛遛弯。”
    “晓得了大哥。”
    “工资呢,先按每月一百块发,要是干得好,逢年过节再发点奖金,你看怎么样?”
    一百块!
    逢年过节还有奖金!
    春草洗碗的手顿住,大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差点没哭出来。
    这不比八级工的待遇差啊。
    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
    以前在老家种田种菜,她一年都攒不下一百块钱,往往赚的不够家里的开销。
    这边干一年,包吃包住,住好房子,吃好东西,能攒下一千多!
    一千多啊,足够替大哥讨个媳妇儿。
    干个三五年,家里的土砖房没准也能拆了,盖个红砖房。
    “谢谢大哥!”
    尽管认为自己不值这个工钱,但春草迟疑着还是没说出来,家里的穷酸环境太需要钱来改变了。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干活儿!
    尽量对得起这份工钱。
    对得起大哥的关照。
    ……
    ……
    李建昆觉得春草比自己有用多了。
    早上起床时,相连的几天花样肯定不同的早餐,一准儿做好了。
    吃罢早饭后,春草又扶着老母亲出门遛弯,顺道带回当天要吃的菜。
    晚饭后再带老母亲出门溜一圈,也顺便溜溜已升级成大黄的小黄。
    隔三差五还领着老母亲,要不然上海淀小镇逛街;要不上颐和园、八大院里观个景儿。
    老母亲不仅脸上的笑容日益增多,连肉色都好看不少。
    这姑娘别说每月一百块工资,每月一百万李建昆都觉得值当。
    有春草在,家里几乎没他啥事了……
    李建昆的更多心思,也关注到863计划上。
    翘首以盼多日。
    今天,关于863计划的第一场大型会议,在科委大院召开。
    李建昆和陈春仙一起来到现场。
    科委的礼堂大概能容纳下五百人,坐无缺席,他俩毕竟没公职,坐席比较靠后,在一个边角。
    会议从上午八点半开始。
    上午主要是台上的领导们依次发言,明确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搞高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正式确立这个计划。
    下午,便开始宣布具体内容,并就一些细节进行商讨。
    “在这场会议之前,科委、科工委,以及一些相关部门,已召开过几十场会议。”
    音箱里传出台上一位领导的声音:
    “基本确定了这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方向。
    “一共分为七个大项目,或者说七个技术领域,十五个细分的主题项目。
    “下面,我逐一宣布:
    “1、信息技术。
    “包含的主题项目有: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台下,李建昆虎躯一震。
    早前说过,他对863计划的具体细节并不了解,没想到一个大项目的第一个主题项目,就和他有关。
    所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指的正是芯片。
    现在放眼全国,搞芯片搞得最如火如荼,搞在最前面的,当属特区华电公司。
    陈春仙侧头望向他。
    李建昆继续聆听。
    “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
    “软件重大专项。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这第一个大项目,堪称互联网革命。
    第二大项目是生物医药技术。
    由于和自己无关,再一个听不太懂,李建昆没怎么上心。
    “3、新材料技术。
    “包括的主题项目有: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材料……”
    李建昆睁大眼睛。
    拢共才七个大项目。
    居然两个和他有关。
    老陈咬着他耳根子说:“我还好点,你跑都跑不掉。”
    李建昆白他一眼道:“国家要发展这些,大好事,我跑啥?”
    项目宣布完后。
    台上,另一个领导接过话茬: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按技术领域,或者主题,立项,专人专管,汇聚全国资源,攻克技术难关,早日取得科研成果。
    “在资源的调配上,一切以高技术发展计划为先,任何机关单位、科研工作者,都务必服从调配,积极参与,齐心协力……”
    李建昆眼神明亮。
    这番话的意义非同小可。
    谁如果能主导某个项目,举国资源皆可用!
    当过往的科研成果、不外售的设备仪器、各种制造厂、人才……这些资源全倾斜过来时,科研进度必定大幅提升。
    对李建昆和芯片事业来说,尤其是人才。
    馋得他掉口水。
    别看特区华电公司一直在招兵买马,但在人才这一块,仍然十分匮乏。
    这个年代,许多人都具有崇高情怀,同时思想上又比较一根筋,高薪厚禄有些作用,但不大。
    李建昆心想,倘若全国的人才能任我调配,汇聚到一起。
    后世在芯片领域,还哪轮得到西方列强及其附庸,在国际上指手画脚?
    他有信心干出世界第一的芯片企业!
    必须争取!由他来负责涉及芯片的项目,甭管多难。
    一来,他深知,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
    二来,如果他不领头,前世的历史已说明,尽管863计划明确提出发展芯片,但是后面我们做的并不好。
    他的争取,也是一种改变。
    不能再重蹈覆辙。
    ps:晚上还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