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皇商要不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河南这边的舆论风向,清一色支持黄河回归故道。
    这里的官员还试图打探他的口风,获得更确切的消息。
    朱标自然知道他们的目的,就故意说道:
    “黄河改不改道不是我们说了算,要有专业人才勘探,拿出证据才行。”
    此言一出,官吏们心中就什么都懂了。
    太子殿下这是想要详细数据。
    而太子殿下代表的是陛下,也就是说陛下想要数据。
    这东西我们没有,但可以找人勘探啊。
    妥了。
    马上找懂河务的人去办。
    之后朱标就不再谈论黄河改道之事,做到这一步已经足够了,再多就是画蛇添足。
    接下来,他将心思都放在了宝钞新政上。
    时间已经进入六月份,到了发行新钞的时候了。
    宝钞新政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就看这一哆嗦了。
    就算有再大的事情,也要为此让步。
    ——
    时间线退到半个月前。
    在完成黄河改道的布局之后,朱元璋就带人来到宝钞提举司的仓库。
    各种面额的宝钞,码放的整整齐齐,犹如小山一般。
    即便陈景恪见多识广,腿也有点软。
    这可都是钱啊。
    不过还好,不需要扶椅子就能自己站稳,没有丢人。
    朝旁边的朱雄英和徐允恭看去。
    发现朱雄英就是有些兴奋,别的都还好。
    想一想就明白原因了,太孙,啥场面没见过。
    徐允恭就没这么淡定了,从他不停滚动的喉结,和略微有些颤抖的手。
    就能看出心中是多么的亢奋。
    这让陈景恪心里平衡了许多,丢人的不是我一个啊。
    “老徐,啥感觉?”
    徐允恭白了他一眼,不过还是老实的说道:
    “我算是明白,为何会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了。”
    “看到这么多宝钞,我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
    陈景恪也没了开玩笑的心思,说道:
    “是啊,在来之前我觉得自己能视金钱如粪土。”
    “可亲眼见到这么多钱摆在眼前,说不动心是骗人的。”
    “嘿。”朱元璋戏谑的声音传来:
    “看你们俩那点德行,这就忍不住了?”
    “要不带你们看看剥皮萱草,让你们清醒一下。”
    两人猛摇头:
    “不用了不用了,看到陛下我们就已经清醒了。”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别贫了,宝钞新政能不能成就在此一举了,伱们可要帮我盯牢了。”
    徐允恭回道:“陛下放心,押运宝钞的人已经安排妥当,保证出不了问题。”
    朱元璋颔首道:“你办事我放心,开始吧。”
    徐允恭一声令下,仓库内的官吏就开始轻点宝钞,分类搬到外面。
    仓库外面,十三支由禁军和稽查司成员组成的队伍,早就严阵以待。
    他们负责将宝钞运送到十三个省,移交给当地的金钞局。
    然后金钞局按照既定的办法,将这些宝钞发行出去。
    按照朱标的计划,这些宝钞将优先在应天府周围的几个省发行。
    原因很简单,这里最富裕,人口最密集。
    只要能在这里流通开,别的地方就好办了。
    所以,仓库里的宝钞,八成都是送往这几个地方。
    剩下的两成则会送到偏远地区。
    随宝钞运出的,还有两条新律:
    一、各衙门、商铺、个人不得拒收宝钞,违者惩处。
    二、新钞换旧钞,原价兑换,为期半年,大年初一旧钞将全面停止使用。
    朝廷不可能只通过金钞局发行宝钞,还有别的途径。
    比如官吏的俸禄,朝廷的赏赐等等。
    进入六月份,百官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俸禄,其中一半是粮食,一半是新钞。
    朱元璋也赏赐出去不少。
    百官拿到新钞,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拿到了俸禄,忧的是谁也不知道新钞到底如何。
    万一还不如旧钞呢?
    说起旧钞,百官心中更是苦涩不已。
    以前拿到宝钞,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花出去,根本就不会存起来。
    结果呢,三个月前盐商入场。
    宝钞的价值一天比一天高。
    一开始原价,没几天就变成了高出面额一成的价格收。
    又过几天,价格提高到了高出面额的两成收。
    到了后面,甚至有人喊出了两倍的价格收购。
    盐商自然不傻,他们这么做实在是盐的利润太高。
    即便两倍价格收购宝钞,他们还是能赚的盆满钵满。
    盐商将市面九成的宝钞扫走,大大减轻了朝廷推行新政的阻力。
    但百官心里却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