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几年的文教,也让当地习风气大大降低。
就算保守派想造反也无兵可用。
临时招募百姓?
且不说百姓愿不愿意跟着他们,就算勉强招募了军队又如何?
没有兵器,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就是一群羔羊。
最致命的是,大明无声无息收缴了他们所有的兵书。
之后又拉找利诱,将三韩残余的将门和将领都弄到了明军序列。
剩下的人十几年没有接触过军备,也没有读过兵书,根本就不懂如何领兵。
就算交给他们一支精锐,他们也不会带领。
更何况旁边有辽东军团和北海舰队震慑,根本就翻不了天。
朱梓被大明这边拿捏的死死的,心里是有股子怒火的。
又不敢冲着父兄发,于是就拿三韩保守派撒气,将残余的保守派清理了个七七八八。
可以说,后续大明治理三韩之地,几乎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此时再次提起和平演变三韩之地的操作,众人也不禁再次为陈景恪的谋划感到赞叹。
朱雄英摇头晃脑的道:“景恪真乃天下第一阴险之人也。”
陈景恪气道:“不会说话你可以少说几句,没人当你是哑巴。
“哈哈………………”众人一阵大笑。
马娘娘笑着说道:“三韩之地收回,高原那边平定下来,专项行动再结束。”
“大明就真的可以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了。”
朱标附和道:“是啊,不算元末动乱,只说大明立国也有三十多年,天下没有真正长时间安定过了。
不提那些大型战役,就说中间那几次休养生息,其实局部始终有战争。
再加上激烈的变革,天下真的很久没有安宁过了。
这一点从人口增幅上就能看得出来。
目前大明的汉人口,也只比洪武十几年的时候,多出来不到四百万。
这其中还要算上清查出来的黑户,净新增人口并不多。
人口增幅慢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是死的人多,二是生育率不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法长时间休养生息引起的。
之前是属于没有办法,有些事情必须得做。
现在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天下恢复安定了。
这次不是那种临时的安定,而是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稳定期。
朱雄英还没表态,朱元璋先提出了质疑:
“北元尚未彻底征服,极西列国那边的事情还远未结束,怎么就能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呢。”
陈景恪解释道:“北元已经名存实亡,留他们在北海生存,不过是当成大明军队的陪练罢了。”
“等我们彻底稳定漠北,随时可以出兵消灭他们。”
“至于极西那边,目前的布置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我们也不能为了给别人捣乱,不顾自家存在的问题。”
“苏伊士运河那边,过几年朝廷派遣一支偏师轻易就可拿下,已经不值得投入太多兵力。”
“剩下的就是长期对峙,大家为了利益打打和和而已。”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秦王负责,无需投入过多精力。”
“而且我们也不是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何能统治者偌大的领土。”
“西南、东南依然有很多部族,和朝廷若即若离,随时都有反叛的危险。”
“这些都需要军队震慑。”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让大多数人都能安心生养。”
“局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对策。”
“还有就是军队,因为新式火器的制作技术日渐成熟,也需要进行整训换装。”
“趁此机会,我们要对军队进行裁撤精简。
老朱眉头紧皱,说来说去还是要裁军,他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
这么大的地盘,没有庞大的军队,怎么可能看得过来。
不过他也没有着急出声阻止,而是耐心的倾听,看陈景恪到底有什么打算。
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接下来大明要休养生息,这一点是没问题的。
可具体该如何做?
总不能学习前朝,单纯鼓励农耕和生育吧?
大明既然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必然要有不同于前朝的路要走。
而这条路该怎么走,只能参照陈景恪的意见来。
陈景恪说道:“大明目前拥有三百一十万大军。”
“虽然相对于总人口和广阔领土来说,这点军队并不算多。”
“可如此多的青壮年被困在军队里,会极大的制约社会生产。”
“所以有必要将一部分劳动力释放出来,让他们投身于社会生产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