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金种子,命根子,举国沸腾!(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国稻1号丰收了!
    大丰收!!
    六六年下半年,农部尚书苏文峰从九龙带回去四千斤杂交水稻种子,还有五百斤的氨肥。
    回去之后,
    农部就从江浙地区、黑吉辽地区,一共选了十个村,进行国稻1号杂交水稻的试种。
    以此同时,带回去的氨肥也交给了农业大学进行研究……
    等到了六七年四五月份,开始有喜报传来,喜报频频!
    苏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五十公斤。
    常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五公斤。
    镇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一十八公斤。
    徐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公斤。
    延市一村国稻一号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五公斤。
    绥市……
    宁安市……
    当初筛选出来的十个试验村,全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甚至是震惊的答卷!!
    收到传回来的消息,整个农部全都沸腾了,人人欢欣鼓舞,兴奋莫名!
    平均亩产真的能达到四百公斤啊!!!
    若是土地养分充足,平均亩产甚至能达到五百公斤,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
    我嘞个豆!!
    这跟听笑话似的……
    经过一番商议后,农部对外公布了这个消息,一天之内全国人民都通过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喇叭知道了种水稻能啊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
    轰――
    全民沸腾,舆论四起。
    甚嚣尘上,沸反盈天。
    全国各地的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甚至就连小孩子们也在说这件事。
    “听说了吗?一亩地能打一千斤粮食!!我嘞个豆啊!”
    “知道知道,不就是江浙地区,还有黑吉辽地区一共十个村子种那个啥稻子来着……每个村的地都打了千把斤米。”
    “啧啧啧啧!一亩地能打一千斤,那要是种个五六亩地,这都能打五六千斤粮食啊?我全家上下八口人吃五年也吃不完,就是还是顿顿都吃饱。要是省着点儿吃,吃过六七年也不成问题!”
    “卧槽!这真是逆大天了……跟听天书似的,我家的地我一年到头精心伺候,一亩地最多也就打个四百斤,能打四百斤我都烧高香了!!”
    “可惜……咱们这里都是旱地种不了水稻,要是也能种水稻,那说啥也得去弄点儿那杂交水稻的种子回来种种……”
    “是啊是啊,谁让咱们这里比较旱呢,没啥河水。你们说这水稻都有杂交水稻,那咱这麦子,有没有杂交小麦?”
    “要是也有杂交小麦的话,不说一亩地打一千斤粮食,一亩地就是打六百斤也行啊,这也不少了……”
    “那谁知道,这你得去村长去!”
    “村长知道个屁,得问县长!!”
    “唉……早知道当年我也去闯关东了,我老表现在就在东北那疙瘩,有房有地,人家那里种的都是水稻,有福了啊!!”
    “唉……”
    随着消息传出去,影响发酵的越来越大,每天农部都能接到全国各地各级单位打来的电话,询问杂交水稻的情况。
    还有县城组织人手,带着干粮去那十个村,想去现场看看那牛逼的杂交水稻到底长什么样,长出来的稻米到底能不能吃?
    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话,那稻米吃不死人……
    说啥都得搞回来一点儿稻种!!!
    不择手段!!!
    ……
    大王村,
    一个隐匿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小村落,小溪潺潺,绿树丛荫,长久以来都像是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籍籍无名,与世隔绝。
    这里的土地贫瘠,收成稀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为了温饱而挣扎,记忆中,饥饿的阴影似乎从未真正散去,人人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伺候土地,但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总是少了一份应有的丰盈。
    然而,
    去年的一场变革,彻底改变了大王村的命运!
    在农部专家,还有县城农科的鼓励和支持下,村民们首次尝试种植了国稻一号杂交水稻。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起初听说让大家换种子,村里没一个人同意,这不是开玩笑吗?
    要是这新种子不行,那年底吃什么??喝什么??
    人人抗拒,人人反对,都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
    最后农部的专家向部里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最终农部又派来特派员和县里、乡里商量,承诺如果年底收成不好,那明年这个村的公粮可以免除。
    如此,大王村众人这才答应,同意了播种新稻种。
    这不仅仅是一种水稻的更换,更是希望的播种……
    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当秋风拂过稻田,金黄的波浪翻滚,村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亩产千斤的奇迹,让全村人震撼不已,他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