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在座的没有一个好人呐(求订阅)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当朱标的老师,那是完全够用。
    但他懂经济学吗?
    在大明,根本就没有人教太子这个关乎大明经济学的知识!
    这一片领域上,一片空白。
    明初的纸币经济学一塌糊涂。
    还不如外来的文盲蒙古鞑子,元朝搞的好呢。
    元朝治理地方上,很多事都办的相当操蛋。
    但单拿出纸币这个事而言,制定这个政策的人,还是有着相当好的经济学水平。
    至少符合经济规律,从大宋拿来主义并且好好的应用下去。
    元朝发行纸币,是以丝、银为准备金的。
    如果没有金银就不发行纸币,而且发行有定额。
    持有纸币者可以随时向朝廷换领金银,属于可兑换纸币,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允许兑换。
    这也是朱元璋没有受过这种教育,只看到了大元发纸币,他也选择性的拿来主义了。
    当然元朝也是从大宋身上继承来的纸币制度的核心,根本就没有传到朱元璋手里。
    元朝禁止使用铜钱,规定名为“交钞”的纸币为流通货币。
    因此,当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使用纸币的国家。
    为防止造假,元朝的纸币上明确地写着“伪造者处死”的字样。
    身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没有控制土地征收税金的传统。
    反而对在流通过程中的“税收”非常重视。
    这也是包税制在大元极为流行!
    当然元朝也是因为从商业繁荣的大宋继承下来的“买扑”。
    在元朝,包天下河泊、桥梁、渡口、酒税的,更有甚者,还有人想以上百万两白银包天下之盐税的。
    这些人几乎都是地方豪强才能垄断的。
    随着元朝覆灭,包税制宣告破灭。
    但是元朝大量地发行纸币,是一个从民众手中攫取财富的非常便利的好方法。
    位于西亚的伊利汗国也想采用这种便利的纸币体制,于是从元朝邀请了工匠并尝试发行纸币。
    但当地商人不认可纸币的价值,遂以失败告终。
    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对商业非常重视,从波斯湾到中国沿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连接到了一起,创造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路线。
    马可波罗在游记当中写到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纸币进行支付。
    因为在在马可波罗看来,元朝人用几张纸片就能买到非常贵重的物品,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项手段直到英国学过去,打破银本位,使用金本位,提高了英镑纸币的信用度使其成为流通货币。
    大明的宝钞提举司,有着相当完备的官僚体系,但是在印宝钞时,皆是没有任何准备金。
    在形式上,元明两代宝钞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
    大明宝钞自从洪武八年开始制造,就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制度。
    它的印刷、发行、流通、使用,完全依赖国家的政权强制推行,属于不可兑换货币。
    明与宋交钞立定三年一界,进行更换,大明宝钞初造时不立界。
    然而纸币的倒换非常重要,但是明代宝钞倒换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制度。
    即使后来实行倒换法,也是时开时闭,并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而且是单向度兑换,只放不收。
    随着王布犁的话落下,大殿内并没有人在说话。
    过了许久,朱标想不明白,才开口问:“王布犁,你给咱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太子殿下,我是在我为自己个担心。”
    “担心何事?”朱标倒是有些奇怪。
    王布犁也不知道如何跟朱标解释膨胀,只是开口道:
    “我是领朝廷俸禄的,而且是朝廷下发宝钞,我拿一贯宝钞,将来怕是买不了一石米了。”
    朱标皱着眉头一直都在思考,这是他处理政务以前不曾研究过的。
    属实的第一次见面,王布犁就给他出了个大难题。
    至于后面的朱元璋也是眉头紧皱,思考着解决办法。
    甭说小朱不会,老朱他也不会啊!
    父子俩齐齐尬住了。
    可以说朱标对于王布犁的第一次见面,属实是有些难堪。
    王布犁看了朱标一眼,我这可是之忠言逆耳。
    任你这个当朝太子也得吃我的屁。
    就算是蓝玉强行把自己拉过来面圣,想让我成为太子党。
    那我就充分发挥“小内”的本领。
    既然无法躲过去,索性顺着假钞案给你挖坑,你自己想解决办法去。
    如果恼羞成怒最好把我按在小吏的位置上不动窝,顺便让太子忙起来,把老子给忘的爪干毛净。
    李景隆看着太子朱标的脸色,就觉得十分的不对劲。
    王布犁的话是有几分道理,可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