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皇太极:什么?朕被多尔衮绿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工部也要开始在城外搭建临时住所、准备一些御寒的东西,确保灾民来到京城之后有吃的、有住的地方。”
    “总而言之,不能让任何一个来到京城的灾民饿死,懂吗?”
    两人听到这句话,赶忙再次拱手道:
    “回太子殿下,臣明白了。”
    说完,两人随即告退。
    看着两人离去的身影,朱慈烺的心情毫无波澜,甚至平静得有些可怕。
    因为他刚才已经从这两人的对话中察觉到了,他们对待这些灾民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淡漠的。
    仿佛这二十万灾民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而已。
    但朱慈烺又明白,这其实怪不了他们。
    因为他们是士大夫阶级,不是普通人,他们从来都没有挨过饿,也不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
    在他们眼里,普通的百姓就是草芥,至于那些逃难而来的灾民,甚至已经不算是人了。
    但是在朱慈烺看来,这些灾民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是一个个在历史上微不足道,却又活生生存在过的人!
    朱慈烺无法像对待数字一样对待他们!
    朱慈烺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有这样的情绪是不应该的,但他就是忍不住!
    此时此刻,他突然想起了后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中的情节。
    其中的大贪官和珅曾说过一句名言:
    “灾民还算人吗?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能算是人了,他们是畜生,是一坨没有灵魂的烂肉。”
    听起来似乎是很贴切的话语。
    但朱慈烺不能把他们当做一团烂肉、不能把他们当做畜生,因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也曾想过按照电视剧中的方法进行救灾,把大米换成最廉价的麸糠,然后再往里面掺沙子。
    虽然不好吃,但却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
    但他不想这么做!
    因为他想用对待一个人的方式对待这些灾民!
    第二天,朱慈烺果然没有去上朝,只是吩咐马宝去宫里通知王承恩抄录了几份册封圣旨。
    册封的对象自然是他的几位大舅哥。
    在朱慈烺看来,用这些职位来换取郑家的商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等圣旨送来之后,朱慈烺大致检查了一下,确认无误后便全部送到了郑成功府上。
    而郑成功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地将圣旨和他的亲笔书信送往了福建。
    与此同时,在早朝上,关于赈灾的议题也顺利通过了。
    对于此事,朝廷的文武百官自然没有异议,毕竟现在大明有钱有粮,赈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当薛国观提到要求朝中的文武百官捐钱捐粮时,却遇到了一些阻力。
    这些官员们一向吝啬,不愿捐款。
    直到薛国观站出来,明确表示这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并带头捐了五千两银子,其他大臣们才愿意站出来捐粮捐钱。
    毕竟,现在的崇祯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可以随意敷衍的君主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情报机构遍布朝野,再想蒙混过关已经不可能了。
    你说你没钱捐款捐粮,结果锦衣卫一查,原来你有钱啊!只是不想捐!
    到时候恐怕又要去诏狱走一趟了。
    既然如此,还是主动点吧!
    就这样,早朝上,仅仅是上朝的这些文武百官就捐了八十万两白银和七十万石粮食。
    这还不算京城那些没资格上朝的大官小官。
    不过当然,这些对于朱慈烺来说依旧只是冰山一角。
    吃过早饭之后,朱慈烺召见了王启年,然后交给他一个任务。
    任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帮他找一些东西过来。
    石灰石、粘土、炼铁矿渣以及一些其他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制造水泥的原料。
    没错!
    朱慈烺这是打算制造水泥了!
    毕竟京城马上要迎来二十万灾民了,总不能让这些人每天只吃饭啥也不干吧?
    真要这样的话,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所以朱慈烺打算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这些灾民建造房屋和修路。
    关宁铁骑需要常驻京城,但这一万人每天风餐露宿的,住的还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朱慈烺看在眼里,心中有些不忍。
    更何况还有三万匹战马,要管理这些战马也需要建造庞大的马厩。
    于是,朱慈烺决定为这些人和马建造一座专用的关宁铁骑营地。
    同时,京营那边的军营也已经几十年没有修缮了,刚好重新再盖一座京营。
    既然是要让灾民们干活,那么朱慈烺就要考虑如何让这二十万人吃得饱、吃得好了。首先,他绝不会让吃灾民吃麸糠、或者往粥里撒沙子。
    那些不能劳作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