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振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思绪飘远。
他想起了赵明远,那个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想起了那些一同入伍的战友,有的早已离世,有的音讯全无;想起了战火纷飞的日子,也想起了和平年代里那些平凡却温暖的瞬间。
他闭上眼睛,心中默念:“兄弟,你在天之灵,也能安心了吧。”
……
纪录片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许多观众留言表示感动,有人甚至专门写信给李振国,表达敬意和感谢。一位年轻大学生写道:“看完您的故事,我才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影视剧里的传奇人物,而是像您这样,默默承受苦难,却始终坚持信念的普通人。”
李振国读完信后,轻轻合上,目光深远。
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那些记忆、那些精神,不该被遗忘。
春去秋来,南锣鼓巷的老槐花依旧盛开。风起时,花瓣随风飘落,如同岁月的尘埃,悄然落在每个人的心间。
而李振国的故事,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中流传下去,成为那段历史中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页。
李振国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一页页翻着。纸张已经有些发脆,但字迹依旧清晰。他轻轻念出一句:“1958年,南锣鼓巷,重生之始。”
王秀兰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走来,在他身旁坐下:“又在看这本老本子了?”
“是啊。”李振国合上本子,目光落在院角的老槐树上,“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
王秀兰叹了口气:“可你这一辈子,活得踏实,走得稳当。”
就在这时,院门被推开,林淑芬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笑意:“老李,我又给你带了点好吃的。”
李振国笑着接过布包:“又是酱肘子?”
“这次不是。”林淑芬打开布包,露出一碟金黄酥脆的槐花饼,“是我特意让老家那边做的,用的是今年的新槐花。”
李振国拿起一块,咬了一口,点头道:“味道不错,比市面上卖的好吃多了。”
林淑芬在他对面坐下,神色忽然变得认真:“老李,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一下。”
“什么事?”李振国放下槐花饼,看着她。
“出版社那边想请你亲自去一趟,给这本书做个签售会。”林淑芬说,“读者反响很好,他们希望见到你本人。”
李振国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搞这些做什么?”
“你不明白。”林淑芬摇头,“很多人读完你的故事后,都被打动了。他们说你是那个时代最后的见证者,他们想听听你亲口讲述那段历史。”
李振国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如果真要我去,那就讲真实的历史吧。不美化,也不回避。”
林淑芬点头:“我会安排的。”
……
几天后,签售会在一家老书店举行。书店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历史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
李振国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坐在书店中央的一张木桌前,面前放着一本《南锣鼓巷的记忆》。陆续有读者前来,有人激动地握着他的手,有人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位传奇人物。
一位中年男子走到他面前,递上一本书:“李老,我是您的忠实读者。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那段岁月是这样的。”
李振国接过书,点点头,在扉页上写下一句:“历史不该被遗忘。”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您。”
接下来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有的甚至从外地赶来。他们中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每个人都带着敬意而来,带着感悟而去。
王秀兰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心中既欣慰又心疼。她知道,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把那段历史传递下去。
签售会结束后,林淑芬送李振国回家。路上,他望着窗外的景色,轻声说道:“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人愿意听我说这些。”
林淑芬笑了笑:“因为你讲的是真实的、有温度的历史。”
回到南锣鼓巷,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一抹橙红。李振国坐在院子里,手中依旧拿着那本书,目光深邃。
王秀兰走过来,为他披上一件外套:“别着凉了。”
“秀兰,”李振国轻声说,“你说,我这一生,值得吗?”
王秀兰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当然值得。你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影响了无数人。”
李振国笑了笑,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
风起,槐花飘落,如同当年战场上的雪。
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悄然落幕,而新的篇章,正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