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故事。
几天后,林淑芬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发件人是约翰?布莱尔,那位曾在越南战争中与阮文忠共事的美国记者。他在信中写道:
“林女士,您好。我听说你们已经整理了阮文忠和李明远的资料,并举办了展览。作为一名老记者,我深感敬佩。我手中还保存着阮文忠当年寄给我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他在柬埔寨的见闻。我想,这封信或许可以为你们的展览增添一些新的内容。”
林淑芬立刻回信,并安排团队前往美国取回这封信。几周后,她坐在办公室里,小心翼翼地展开这封泛黄的信件:
“亲爱的约翰,
我已经在金边待了一周。这里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红色高棉正在对知识分子进行系统性的清洗。他们用最残酷的方式,试图抹去历史、文化和思想。我必须记录这一切,哪怕这意味着我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请记住,真相不会被掩盖太久。只要还有人记得,它就不会消失。”
落款日期是1975年4月。
林淑芬的手微微颤抖。她终于明白,阮文忠并非只是记录者,他更是一个策划者、一个行动者。他不仅记录真相,还试图将这些真相传递出去,哪怕这意味着他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立刻联系团队,将这封信的内容整理成展区的一部分,并将其命名为《未完成的报道》。同时,她也开始筹划一场关于战地通讯员如何在战争中传递真相的专题讲座。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展览。”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我们要让观众明白,战地通讯员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真相带出战区,让世界看到战争的残酷。”
小李点头:“我已经联系了几位曾在越南战争和柬埔寨战争中工作的战地通讯员,他们愿意接受采访,并分享他们在战地的经历。”
林淑芬满意地点头:“很好。我们要让观众感受到,战地通讯员的工作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责任。”
与此同时,她开始整理阮文忠的信件,并联系越南的历史学者,希望他们能协助分析这些信件的背景信息。她还联系了几位曾在越南战争中工作的战地通讯员,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关于阮文忠的回忆。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内的邮件。发信人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自称是阮文忠的老朋友,曾在越南战争期间与他共事。
“阮文忠是个真正的记者。”老人在信中写道,“他从不畏惧真相,也从不屈服于权力。我们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也曾在炮火中争论新闻的边界。他教会我,记录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责任。”
林淑芬读完信,眼眶微红。她知道,这又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她,将继续讲述这些未被讲述的故事。
她立刻安排团队前往河内,与这位老人会面,并收集更多资料。同时,她也开始策划“被遗忘的战地之声”展览的第三阶段,准备将阮文忠的故事与更多类似的战地通讯员故事一同展出。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她意外发现了一本旧笔记本,封面已经破损,内页却保存完好。翻开第一页,是一行熟悉而坚定的字迹:
“亲爱的林女士,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不在人世。但请你相信,我始终在记录真相。我曾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也亲历了被遗忘的痛苦。我希望我的文字能有人继承,能有人继续讲述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
愿你永远坚守真相。”
落款日期是十年前,署名是李明远??那位曾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的战地通讯员。
林淑芬的手微微颤抖,她将笔记本轻轻合上,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也明白,正是这些未曾被遗忘的声音,支撑着她不断前行。
而她,也将继续讲述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