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人命在你们这些权贵眼中不过是一场儿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宝转过头对老太太说道,
    “就连苏首长都不敢对我说这种话,您跟我说这种话有点儿过了,我知道您的身份,相信您在刚才也打听过我的身份了,
    苏首长和您的为人我一向都很敬佩,包括我姥姥也曾经跟我提过,当年您在苏区做妇女工作的时候,哪怕是胃病犯了,也不会休息,
    我也很敬佩您的工作精神,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苏玉宝是一颗苏家的毒瘤,我是在帮您下决心把他剔除,如果继续留着他,苏家会深受其害。”
    老太太的脸色缓和了......
    林淑芬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手中依旧捧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窗外的北京,灯火依旧通明,街道上车辆穿梭不息,仿佛那些未曾熄灭的记忆之光,仍在黑暗中静静燃烧。她的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她将笔记本轻轻合上,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明远、阮文忠……他们的名字在她的脑海中回响,如同战地中的笔锋,刺破谎言,留下真相的印记。
    “我们不能让这些声音被遗忘。”她低声自语,随即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团队核心成员的号码。
    “小李,我决定启动‘战地通讯员口述历史’计划。”她的语气坚定而冷静,“我们要走访更多曾亲历越南、柬埔寨、老挝战场的记者、通讯员、摄影师,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口述档案。”
    电话那头传来小李略带惊讶的声音:“林姐,你是说……我们要做口述史?”
    “对。”林淑芬点头,尽管对方看不见,“这不仅仅是展览的一部分,它将成为一个长期项目。我们要用他们的声音,讲述战争的真实面貌,记录那些被历史边缘化的声音。”
    小李沉默了几秒,随即郑重回应:“我明白了。我会立刻联系相关的人,安排行程和采访提纲。”
    挂断电话后,林淑芬再次翻开笔记本,目光落在那句熟悉的字迹上:“愿你永远坚守真相。”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句嘱托,更是一份承诺。
    几天后,林淑芬带着团队,踏上了前往越南的旅程。他们第一站是河内,那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已经等在家中。老人名叫陈文雄,曾是越南通讯社的资深记者,也是阮文忠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见面时,老人拄着拐杖,眼神却依旧明亮如炬。他紧紧握住林淑芬的手,声音沙哑却坚定:“你终于来了。”
    林淑芬微微一笑:“阮先生的故事,我想让更多人知道。”
    陈文雄点点头,缓缓坐下,从柜子中取出一叠泛黄的手稿和几张老照片。他轻轻抚摸着那些纸张,仿佛在抚摸过去的岁月。
    “这是阮文忠最后的手稿。”他低声说,“他离开金边前,托我保管这些资料。他说,如果他回不来,就交给值得信任的人。”
    林淑芬接过手稿,心中一震。她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
    “1975年4月,金边街头,红色高棉控制区。我目睹了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清洗。教师、医生、律师……一个个被带走,从此再无音讯。他们的罪名,是‘受西方教育’或‘曾与美国人接触’。这是屠杀,是系统的、有组织的种族清洗。”
    她继续读下去,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怒与无奈。阮文忠不仅记录了这些暴行,还试图将这些资料秘密带出柬埔寨,交给国际媒体。然而,他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追捕。
    “他是在试图越过边境时被抓获的。”陈文雄低声说,“我后来才知道,他被关进了S-21监狱。”
    林淑芬的心猛然一沉。S-21,又称图尔斯林监狱,是红色高棉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之一。那里曾关押过数万名“敌人”,几乎无人生还。
    “他……有没有留下遗言?”她轻声问。
    陈文雄摇头:“没有。但我知道,他始终坚信,只要有人记得,真相就不会被掩盖。”
    林淑芬轻轻合上手稿,眼中泛起泪光。她知道,她必须继续完成他们的使命。
    回到北京后,她将阮文忠的手稿整理成展区的一部分,并命名为《沉默的证言》。展览开幕当天,无数观众驻足在这块展区前,默默阅读那些字字血泪的文字。
    与此同时,她也启动了“战地通讯员口述历史”计划的第一阶段。团队走访了十几位曾亲历越南战争的老记者,记录下他们的亲身经历与回忆。这些口述资料被整理成音频与文字,上传至展览官网,供全球研究者与公众查阅。
    一位名叫黄志远的摄影师在采访中回忆道:“1973年,我曾与李明远一同前往前线。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哪怕炮火在耳边呼啸,他也从未退缩。他告诉我,‘如果我们不记录,历史就会被篡改。’”
    另一位曾在柬埔寨工作的法国记者玛德琳?罗森则说:“阮文忠是个真正的记者。他不怕死,只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